看今天的PC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Dell目前依旧坚 持着自己的直销模式,尽管业界对于Dell的直销模式提出了质疑,在 国内,更有传闻称Dell在做渠道分销,此外,前一阵Dell股票的下跌, 诸多的原因使得今天的Dell四面楚歌;再说联想,今年5月正式完成对 IBM PC的并购后,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与此同时,联想对 其在国内屡试不爽的渠道策略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首次将直销引入 自己的销售策略之中,双管齐下,矛头直指当今的世界PC老大Dell, 至于效果如何,还充满着不小的变数;对于HP来说,尽管其目前仍然 处在PC老二的位置,其PC业务在公司整体战略中居于何种位置的定位 依旧没有太大的改观,给外人的感觉还是模糊不清。在渠道方面,其与联想相同的渠道分销也没有显示出一个国际大厂所应有的威力,前 有Dell压制,后有联想追赶的局面,不进则退,使HP所处的境地非常尴尬。
可以说,目前的PC三甲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同层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如何,将会对其在未来PC市场的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是找竞争对手的缺点而是优点,来源于英语新词Benchmarking (对标),如今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竞相采用的一种竞争策略。菲利普.科特勒解释说:“一个普通的公司和世界级的公司相比,在质量、速度和成本绩效上的差距高达10倍之多。而对标是寻找在公司执行任务时如何比其他公司更出色的一门艺术。”在PC行业更是如此。所以分析对手彼此之间的优劣势,对于在未来PC市场谁能称霸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直销 Dell力保第一
俗话说的好: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在今日“酒香还怕巷子深”的年代,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并且获得利润,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这在同质化日益显著、利润已经十分单薄的PC行业更是如此。所以,成功的商业模式,或者说是销售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未来PC霸主的位置。
众所周知,Dell在营销模式上采用的是直销模式,而HP和联想采用的是渠道模式。所以在目前PC的营销模式的竞争也就是直销Vs渠道的竞争。
Dell的直接销售模式已经为业内所熟悉,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独一无二的销售模式,Dell所向披靡,占据着目前世界PC市场老大的位置。而为了应对Dell的直销,联想在今年提出了依据用户的规模和采购模式将用户划分为关系型客户和交易型用户,分别采用直销和渠道等不同的有效营销模式。而HP则依旧是面向行业用户级产品和面向SMB产品,分别采用是全国直销及全国分销或区域分销的销售模式。
Dell成功的关键在于高效率的直销模式和定制生产,而联想则主要依靠零售、渠道和IBM销售团队。联想的这种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也有一定优势,从目前的情况看,以Dell为代表的直销和以联想为代表的渠道还难分伯仲。尽管Dell的直销发展今天遭到了业界的质疑,但从世界PC市场来看,它还是很成功的。而且Dell声称会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PC直销模式。与PC直销相比,渠道在中国市场似乎更胜一筹,目前全球80%以上的PC都通过零售商或渠道销售,这一比例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还要更高一些,因为当地消费者都希望在购买之前亲眼看到商品,而且他们大多不使用信用卡。不过要想称霸全球PC市场,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尤为关键。为此,今年,联想抛出了“集成分销”的概念,其核心是“将联想和渠道看作一个整体,面向客户做一体化的设计,打造一个基于大联想体系的集成分销链”。据称,为了“集成分销”模式,联想学习Dell供应链管理四年;联想现在的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全部沿袭了Dell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但联想能否学好Dell,还有待检验。如果不能在供应链管理上有实质性突破,所谓“集成分销”也就很难落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联想挑战Dell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
点评:据摩根斯坦利预测,2006年联想的销售额为140亿美元,净利润为2.21亿美元。而2006年Dell的销售额将达到570亿美元,净利润达到40亿美元。与Dell相比联想的差距还很大。甚至根本不是第一和第三这个差距这么简单。
另据Forrester预测,目前至2010年美国、欧洲与亚太这些成熟市场的PC将仅增加1.5亿台,新兴市场则会增加5.66亿台,新兴市场的复合平均年成长率高达31%。要想成为全球市场的PC业领导者,必须与新兴市场当地的制造商进行激烈的竞争,价位将是关键。
所以谁将称霸未来的PC市场,价格和利润仍是关键因素。因为价格会吸引更多的用户,而利润是PC企业生存的命脉。在目前看来,Dell在价格和利润上均占有优势,看未来,一种可能是Dell继续坚持直销模式,等待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在技术和市场上逐渐成熟,继续保持全球PC第一的位置。
创新之王 联想反超Dell
提及产品的创新,首先想到的是Nokia的那句经典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一个成功的创新应该是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给企业带来高的回报。
对于PC的创新,三家的认识各不相同,千秋各异。联想在国内PC市场始终是产品创新的典范,联想也为此把自己定位为PC的“创新之王”,尤其是在收购IBM PCD后,联想已经拥有近2000项PC专利,技术研发能力空前。事实的确如此,联想有着国际化水准的研究院,有着国际化的工业设计中心,联想肯定会利用这些,针对用户的切身需求,通过联想自身对产业趋势的把握,在未来不断推出引领潮流的PC产品。HP则是凭借适应性的IT科技(让IT资源具备适应能力)及IT资源管理科技的领先地位,为企业赢得更高IT投资回报。目前,HP超过50位资深人体工学工程师分布在全美国8个分支研究中心为HP的产品提供实验经验和数据,并将人性化使用体验融入每一台HP商用台式机之中。与联想和HP相比,Dell在PC方面的创新似乎更为实际,它强调 的创新是技术更加标准化、产品的质量提升、价格降低,而用户成为最大的赢家。Dell目前拥有4000名员工专门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是巨大的,也是高效的,这表现为Dell每投入1元钱的研发,就会带来6元钱的回报。这样的研发投资回报率在全球屈指可数。
点评:尽管Dell、HP、联想都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创新的理念,但从纯商业的角度看,Dell在创新上似乎更成功。因为它的创新让用户(最高的性价比)和自身(最高的研发回报率和PC利润)都得到了实惠。尽管外界时常将Dell说成是没有技术的公司。联想整合IBM PC后,创新能力有所加强,但如何让这些创新转化为用户真正的需求和变为自己的利润,联想还需进一步来完善为IBM的PC业曾经有着不少的创新专利,但依旧无奈地退出了PC市场,这点应该给走向全球PC市场的联想一个好的提醒。HP也一直以创新在业内见长,并连年获得“世界最受赞赏的知识型企业”的殊荣,但其曲高和寡的形象,一直阻碍着其高速的成长。
除了创新之外,联想在未来发展中的优势还在于可以进一步削减成本。此前联想公开表示,随着供应链效率的提升,该公司每年可降低成本2亿美元以上。联想还可以通过与IBM的交易进一步降低成本,因为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该公司可以从Microsoft和Intel获得更多的订货折扣。未来该公司3万人的销售团队和9000家商业合作伙伴全球网络将销售联想PC。新联想强大的团队足以威胁Dell。在未来,如果联想很好地整合和消化IBM PC,并将其甚是成功的PC“中国模式”很好地拷贝到全球PC市场,在未来几年中,取代Dell,上世界PC市场的头把交椅也未必不可能。
全球化运作 HP变数最大
要做未来的PC霸主,你的产品不仅仅立足于本地市场,而是面向全球市场。这里面就关系到全球化运作。
在全球化运作方面,Dell的直接模式是其在全球各个市场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这是因为直接模式可以使Dell快速高效地回应客户的需求、消除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直接模式帮助Dell构建起与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高效关系,帮助Dell在运作中避免了低效率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主义。对联想而言,在完成对IBM PC业务的收购后,联想具有了更强的全球化运作能力,无论是从产品研发、原料采购还是生产和销售环节,联想都整合全球化资源进行运作,一方面有助于联想降低成本,完成最优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帮助联想建立更加快捷、有效的生产、销售和服务通道。作为全球商用PC领域的领跑者,HP在未来将致力于以尖端商用科技推动企业繁荣发展,并为更多企业提供全面技术拥有体验、更低的复杂性和更多的满意度,并通过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专家和服务支持的恰当组合,帮助全球商用客户实现业务效率管理,创造新的企业价值。
点评:Dell和HP一直是国际型的公司,所以在全球化运作方面,有着其先天的优势。相对而言,联想则是通过对IBMPC的收购才真正进入到国际级公司的行列,国际化的运作经验肯定与Dell和HP存在着差距,当务之急是以最短的时间顺利度过与IBM PC的整合期。
在PC三甲中,变数最大的应该是HP了。在竞争日益惨烈的PC市场,要么不断超越,要么被淘汰。HP如果坚定不移地选择前者,则在PC霸主的争夺战中还有一拼。据有关人士透露,HP在未来有可能改掉其“曲高和寡”的形象,以高性价比的PC(有人称是低价PC)来重新争夺PC市场老大的位置。真的希望HP的PC战略能够尽快鲜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