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科技是一个‘幻象’”?D?D?D这是郎咸平教授最新的惊人之语。
郎氏在最新一本洋洋26万字、名为《科幻?D?D?D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的书中断言:“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
这本书中,郎氏祭出了他一贯的法宝?D?D?D财务分析,在郎咸平眼中,国内数得上号的高科技企业如中关村(实际上是一间地产公司)以及大唐集团都是反面案例,唯一值得称道的仅中兴通讯一家。
当然,批评总是容易的。郎咸平在本书中并没有为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给出解决方案。
郎咸平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裹足不前,原因在于中华传统文化观念的困囿,关键并不在制度建设。
郎认为,中国不养高科技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包括:“失败是成功之母”、“杀鸡不用牛刀”、“四两拨千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外行领导内行”、“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郎还指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思维上的困惑,例如面向研发还是面向科研,面向专家还是面向产品,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面向研发规律还是研发速度,面向“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
显然,文化探源,对国民劣根性的反思是其提倡新思维的出发点,但郎并未与中国政府管理层进行过对话,“我只专注于做企业的事情,并未涉及到政府体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