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5年的离去,IT界许多熟悉的组合也已成为往事。微软李开复?D?D曾经作为中国年轻学子职业偶像,抽身转投业界新贵GOOGLE的怀抱。
这一年,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重量级的人事变动屡屡发生。
而对这些来来去去的职业经理人而言,业绩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从年初万明坚的离去,到中期台积电张忠谋、思科杜家滨、NVIDIA公司文振邦等的离去,再到年末联想亚信俞兵的离去,无一不是受业绩拖累而最终离职。李东生曾经表示过,业绩下滑是万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万明坚在TCL也曾经有辉煌的时候,在他的带领下,TCL通讯成为TCL主要的利润来源,然而受国产手机整体不景气的影响,TCL通讯的业绩不断下滑。万明坚在业绩光环下存在的管理问题开始逐步被放大,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IT行业业绩下滑有人为的因素,更多的是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的结果。据相关数据显示,IT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4%左右,而实际上,IT硬件的利润率还要低于这个水平。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增加销量才能获得整体业绩的增长,而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决定了靠薄利多销也不再能“一招鲜遍天下”。
以电脑市场为例可见端倪。2005年惠普、戴尔等国外PC巨头重新调整中国市场策略,戴尔开始在中国市场上推行低价策略,在2005年五一期间,其更是推出了2999元的电脑,而这一价格与国内二三线厂家的低价电脑的价格也相差无几。另外,笔记本市场成为惠普、戴尔重要的利润来源,其纷纷加强在笔记本销售上的力度。随着国外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国内电脑厂家开始迎来业绩的寒冬,伴随而来的就是剧烈的人事动荡,这一年紫光、TCL、同方、七喜、实达、长城等国产电脑厂家高层频繁更换。如TCL笔记本事业部总经理万山离职,而长城电脑的高层则几乎换了个遍。
除了业绩,寻求自身的发展也是IT企业高管频繁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诱惑IT高管背叛自己的公司与“道德”?有人说,这是一个逐利的时代,道德对于这些高管而言已不再是一种束缚。在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只是这些高管走上打工皇帝宝座的工具,只要机会合适,他们随时准备打包走人。另外IT行业对于高管的巨大需求,也为这些高管另谋出路提供了足够的选择余地。据上海伯奥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表明:中国IT业高级管理人才现在有3000人的缺口,而随着IT企业的增加,每年IT职业经理人的需求量保持在12%的增幅。
2005年是IT行业人事动荡最激烈的一年。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IT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人事动荡还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