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背诵《毛主席语录》,有一句话至今仍然记得非常清楚,“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将其对照于当前的网络文明建设,感到尤为贴切。
互联网历史虽短,但藏污纳垢的能力超强,种种不文明行为的“灰尘”沉积至厚,仅靠倡议、宣传、监督、声讨之类的柔和手段难以收到治理之效,必须拿出“铁扫帚”来狠狠清扫。“铁扫帚”为何?是层层防堵,是严打重罚,是强制取缔。一句话,就是采用最强硬的手段,干净、彻底、不留死角地清除一切网络不文明行为,并从根源上断绝其再生的可能。
这些话听着有些可怕吗?不要紧,且耐心看下面的注解。
实名加分级 层层有监管
说实话,对于什么是网络文明,其实大家都很难把它说得全面而具体。然而说到哪些东西是不文明的,我们却基本上可以区分得比较清楚,色情、赌博、诈骗、窃取、侵权、沉迷、骂人、造谣诽谤和垃圾邮件等等,可以用三句话予以概括,即:看了不该看的,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说的。
什么东西该看或不该看、该说或不该说,实际是区别于不同的人群而言。就比如裸体图片,只要不是太露骨、太淫秽,则搞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的人可以看,一般成年人看看也无妨,但如果是未成年人看它就不太适合。再比如学术上的探讨以至争论,只有对该专业较为通晓的人士可以参与,其他不着边际的人不该跟着掺和,更不应该骂人。这就牵涉到了网络分级和实名制的问题。
个人认为,针对国内网络发展与教育矛盾的现状,的确应该考虑实行分级制,这样有利于保证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至于实名制,显然也有实施的必要,否则便不能够切实遏制网络的不文明之风。
乱世用重典 严打不留情
除了“看”与“说”,还有一个“做”的问题。与前二者相比,“做”的威胁性及危险性显然更大,因此更需要采取严厉的措施将其清除。所谓“乱世用重典”,面对屡禁不止并呈日益泛滥之势的色情传播、赌博、欺诈、黑客攻击等实质上的犯罪行为,的确应该施以坚决而沉重的打击。
打击犯罪,讲究的是力度。小打小罚,定然于事无补;施以“重拳”,方能产生奇效。就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一度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在国家实施几番“严打”行动之后,则社会秩序趋于安定,人民拍手称快。这种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值得网络借鉴并采用。
何为“重”?何为“严”?主要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法律上重判,一是经济上狠罚。就前者而言,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法律建设不够完善,施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认为应当更多的采用经济手段。逮住一个不法网站,就罚它个百万千万,让它一赔到底,失去所有作恶的本钱。
然而这种手段只适用于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网络企业,对于财力有限的不法个人又当如何呢?也有一种办法,就是罚他(她)学习自省,天天背诵、誊写三万六千遍的八荣八耻。
情急断网路 斩草要除根
笔者设想的上述种种策略,大概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保证网络的文明了,实际却仍有反复以至失效的可能。即如实名制和分级制,如果不能彻底杜绝各种假证件,就几乎无法实行。即使看起来更易于落实的“打罚”措施,其实也面临很多困难。一种情况是不法者无钱赔偿,依照现行法律显然不能将其在监狱关一辈子。更大的可能是其在落网之前隐踪灭迹逃之夭夭,抓捕的难度无疑非常大。
既如此,则上述设想岂不都是空话了吗?也不尽然,首先是它们可以发挥巨大的遏制作用,其次是心理震慑。除此之外,笔者还有更简便却更彻底的办法,那就是在网络线路上做文章。有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攻城、围歼需要断敌归路,伏击、阻击则是为了断其来路。通路的概念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同样重要,从网路上限制不文明行为,可以说办法多多,简单易行。关键之处是施行严密的网络监控,发现不文明的帖子就将其立即封杀。然后追踪寻源查明出处,出自哪个用户就封哪个用户,出自哪个网吧就封哪个网吧,出自哪个网站就封哪个网站,斩草除根,决不手软。
可以肯定,这种方法干净而彻底,是“铁扫帚”威力的完整体现。然而说到这里,笔者心里却直犯嘀咕:如此手段是否也和文明产生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