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出手,一万五千多种产品魔方般地成套组合,中国家电今秋会有好戏唱。
记者近日在对家电市场的走访中发现,天气越来越凉,而成套家电却在家电卖场越来越热了。
北京数字华夏家电产业研究所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家电业消费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家电产品排浪式进入中国家庭;第二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05年底,家电产品达到普及,中高档产品开始成为主导;而第三阶段也就是从今年开始,以品牌和品质为核心的成套时代将要来临,中国家电已开始进入大品牌通吃时代。在成套家电逐渐盛行的时期更是如此。
据了解,成套家电的概念在海外已经非常成熟。在日本,最流行的《ZEPPER》杂志把成套家电称为“混搭”;在台湾地区则被称为“集成家电”;在韩国,LG和三星已在许多酒店和家庭实现了单一品牌成套使用的普及;飞利浦和西门子在其国内也早已开始了成套家电的普及。但这些模式在中国大陆,有的由于产品系列不够完善、有的由于仅仅是价格利益的组合,故此还不能真正的称之为成套家电。
虽然如此,中国家电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2006年家电市场的套餐热动力从内因看在于新婚、新房市场的消费需求。而从外因看,还是来自于世界品牌的压力。在成套家电时代,消费者选购的不是简单的产品搭配“拼凑型”组合,也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简单以价格为核心的多品。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从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视再到住宅和汽车,中国消费者2006年采购单上应有尽有。他们调查三十个城市六千户家庭所获得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经济已从生产带动型转向消费带动型。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众多家电厂商开始快速反映。期间,海尔率先提出了“成套设计、成套购买、成套升级、成套服务”的中国家电最新主张。之后,众多“家电套餐服务”概念随即推出。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一万零四百九十三元,可以说人人都是“万元户”,而到2010年,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家庭可占全部城市家庭的百分之四十五。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意味人们对高品质、高品牌的追求直接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鉴于此,一套全新的生活新主张正被中国家电业和盘端出。(闫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