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毕业时分,又有一批毕业生踏上了工作岗位。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赚钱、就是独立!可是,面对这崭新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懂得规划呢?
一个月几千元的收入,对于学生时代来说真可谓是一笔“巨款”,可放到现在却总是不够用,到了月底仍然不见多少余额。钱究竟都用到哪去了?今天就让我们请银行理财师帮忙算算这笔账,看看其中有多少钱是可以被“存”下来投资的!
案例一
Jessic 女 本科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 现为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职员 月收入:2000元底薪+提成+公司奖励
Jessica是典型的上海女孩,人漂亮又会打扮,最主要的是头脑灵活会赚钱。还没毕业时就被这家公司看中,现在底薪2000元,别看钱不多,可是小姑娘会做生意,每个月总能为公司拉到不少客户,光提成就有2000多元,公司看她业绩突出,还会发给她不少奖金。这样算下来,这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月收入竟直逼5000元!真是羡煞旁人。
在Jessica头脑中,为了存钱而赚钱实在太辛苦,但把钱用得一分不剩总觉得底气不足。她习惯把花钱放在第一位,存钱放在第二位。所以她不像多数人一样在月头存钱,而是在月底把用不完的钱进银行。
这样的开销状况,对于刚毕业的人来说应该是比较宽裕的,这主要得利于两点:1、与父母同住:光这一点就为Jessica省下一大笔开销;2、月收入本来就不少:Jessica的收入比普通刚毕业的大学生翻了一倍。这点就为Jessica“既要花又想存”的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衣服、化妆品、吃喝玩乐一样都不少,每月还能剩下一笔存银行!
中行理财师点评:
其实我们的消费习惯是极具“惯性”,也极富“弹性”的,而要改变原来的习惯很就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Jessica习惯于每月末将节余的收入存起来,这样一来排在最末的储蓄就完全可能成为最容易被省去的一部分,这对于个人的积累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改变这一壮况的直接方法就是将储蓄移到月头来,且提高储蓄的比例,并形成一种惯例。
实际上,Jessica如果能将每月的储蓄比例提升至20%,那么既可以为她形成一笔稳定的收入积累,又不会对她的日常开销造成实质性影响。
在实际理财中,我们发现许多人都忽视储蓄的重要性,而根据普通人金融理财的周期性规律,30岁以下的年龄是个人消耗最高的一个年龄段。进入工作1至3年的年轻人需要以储蓄的方式来进行最初的积累,即使这一积累的效果有限,它也将对今后几年的重要支出提供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