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的金融改革动作之多、力度之大、突破之深前所未有。
2005年,因中国金融体系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分置改革、汇率体制、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市场5个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创新而将被永远记忆。
这一年的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还不止于此:银行次级债、企业融资券的引入,外资机构首次控股国内券商,首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售,外汇市场作市商制度的引进,央行掉期业务的首次开展……一系列有助于金融体系完善的制度都在变革创新。
2005年,是中国政府的勇气与智慧都值得敬佩的一年。政府同时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进行改革创新?D?D建设银行10月27日在香港上市首发,4月29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
温家宝总理这样显示了中国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信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主导股权分置改革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则表示了“开弓没有后头箭”的决心。
同样让世界惊讶的事件还发生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创新人民币汇率体制,人民币汇率由事实上的单一盯住美元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盯住一篮子货币;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一时间,人民币成为世界所有媒体谈论的话题。
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2005年根本性突破
“2005年,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市场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兼上海总部副主任马德伦如此评价了2005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的关键。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连接着资金供求双方,市场化的利率反映着各种市场上的资金价格,引导着资金在市场上有效流动。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是一个涉及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以及金融中介和市场的系统性工程。2005年1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该《报告》提出,将根据具体情况,有步骤地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促使其综合贷款风险、成本等因素进行差别定价。
由于我国目前贷款和存款利率的非市场化,在储蓄利率比许多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都要高的情况下,银行仍然是居民资金存放的主要场所。而产能过剩带来的实体经济收益率下滑,正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商业银行趋向于把多余的资金转存到央行,以赚取无风险的超储利率收益。这造成商业银行备付水平的居高不下,超储利率也成为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底线,使得利率无法正常反映市场资金供需状况;也正由于银行备有过多的超额准备金,导致央行用于调控货币总量的基准利率也无法正常形成,从而难以达到利率调控的政策目标。
同时由于资本市场的先天不足和制度缺失,使得资本市场成为阻止利率市场化的另一个绊脚石。
反过来,利率的非市场化(保持严格的存贷息差)又助长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积极进取。
因此,利率市场化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005年3月,央行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对风险相对较小的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可实行下限利率;对风险较大的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可向上浮动利率。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住房贷款定价空间,有利于他们按照风险与效益对称的原则,区分不同的产品和客户,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夯实微观基础。
与此同时,央行将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的1.62%下调到0.99%。这一举措,也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理顺央行的利率关系,优化存款准备金利率结构,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这是近年来央行连续第三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持续上升的情况,央行2005年连续数次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有利于协调本、外币利率关系,稳定境内外币存款,减轻结汇压力。
2005年9月20日,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6种存款的利息定价权,这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11月9日,人民银行推出《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解决银行短期流动性提供了帮助。
2005年,企业短期融资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首次在货币市场上发售,这都有助于在货币市场上的形成合理的利率水平。
正因2005年的在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上的诸多创新变革,使得马德伦评价“根本性突破”。
利率市场化改革在2005年并没有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相应的压力,因为守住了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就能获得严格保护。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需要对今后可能浮动的利率环境进行相当一段长时间的适应和消化。
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指出,在近期(5年左右)还难以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继续完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完善的利率期限结构和金融定价方式对于市场化的利率体系是一种重要支撑。其次,要继续加快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因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而使自身呆、坏账问题更加严重。
虽然利率市场化无法一步到位,但从政策的延续性可以判断,2006年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加强,并会有许多新的突破。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5年第三季度例会提出,要继续贯彻落实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研究并完善利率的形成和传导机制。这就透露出2006年,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行动。
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信用衍生品和远期利率协议等衍生证券品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期专门指出,明年初银行间市场将推出多种金融衍生品。
债券市场将有新的改革和创新:短期融资券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资产抵押商业票据有望推出。以短期融资券和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创新正在冲击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目前的法定存贷款利率之间存在较大的利差空间,短期融资券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融资者进入这个市场,从而存贷款利率至少有一方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失效。资产证券化产品则是从更长期限的角度对市场利率体系进行理顺。资产抵押商业票据的推出,使得中等期限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体系有望进一步理顺。
2006年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将进一步下调。11月9日的《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推出,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进一步下调所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