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好了吗?
不管2005年收获是多是少,不管2005年是亏是盈,它马上就过去了,再有一周。新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有一次经历让笔者颇有感悟:在电梯高峰时段和儿子一起乘梯上楼,结果到电梯口的时候电梯恰巧刚走,于是他抱怨我。正在这个时候,电梯又来了,但随着一堆人下电梯,很多人都快步走了进去,还沉浸在耽误了第一班电梯懊恼中的儿子没有做好上梯的准备,又耽误了。有道是:牛奶打翻了,不要哭泣,要赶紧去寻找新的牛奶。
这也是投资理财之道。
希望你已经为2006年做好准备。包括对风险和投资机会。
打开股市的K线图,我们发现,2005年的股市比2004年又下了一个台阶。2004年上证指数的波动中枢还在1300点,而2005年这个中枢已经下降到1100点,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上证指数创下了998点这个8年新低。8年了,中国股市回到了起点。8年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结束的时候,面对崭新的2006年,我们是否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又有多少新的机会和挑战在等待着我们?
G股
物美价廉遍地都是
2005年中国股市最具革命性的变革就是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证监会在今年“五一”之后推动的这场变革,以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一定数量的股票,换取流通股东投票同意非流通股可在一定锁定期结束之后上市流通。市场平均的对价水平在每10股送3股左右,当公司通过股改,带上“G股”的帽子重新挂牌上市之后,人们发现,公司还是那个公司,股票还是那只股票,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都没变,股价却比原来大大降低了。相应的,市盈率也大幅度降低。随着股改进程的加速,物美价廉的G股遍地都是,但是,令人奇怪的现象是,股改之后的G股反而贴权,想得到补偿的投资者空欢喜了一场。
QFII们也看不懂中国股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投资者不买货真价实的G股,而去疯抢形同废纸的权证?既然中国投资者不买,只好让他们埋头买进,不断增仓,并且叫嚷投资额度不够,要求证监会再度提高QFII额度。有清醒的证券界人士惊呼:“中国股市的历史大底要被外国人抄走!”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当它正在发生的时候,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将自家财富增值的机会白白拱手送人?”
道理很简单,许多G股的市盈率降到了10倍以下,而且股价低于净资产,这种便宜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见的。有人说,G股低迷是因为大股东的非流通股获得了上市流通权,所以G股的价格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有在净资产以下抛售股票的大股东吗?并且许多大股东承诺的锁定期高达2-3年。再有,国资委的权威人士已经表示,国有资本仍然要在许多重要行业保持控股地位,即使拥有流通权,也不会在市场上大幅抛售。QFII比中国投资者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步,所以他们比中国投资者更大胆,也更有信心。
新能源
2006年最炫的炒作题材
北京时间12月14日,中国民企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再次显示高科技行业的财富魅力。这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公司以13美元/股、30倍的市盈率在美国发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即突破20美元,受到美国投资者的热捧。
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刺激全世界的人们疯狂寻找新能源。中国也不例外,除了满世界买油找油,就是寻找可以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这是一个大的背景,也是股市庄家必然要利用的题材。
目前,在沪深股市有G天威(600550)、风帆股份(600482)、G丰原(000930)等公司具有新能源研发的项目及其概念,它们的股价在当前低迷的市场中成为一抹亮色。虽然目前它们的市盈率都已经较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06年它们不会沉寂,会时不时地盯住国际油价而再起风云。
ST股
富贵险中求
每到年关,都是ST类公司的生死大限。连续3年亏损的,将被交易所摘牌退市,投资者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但是也有一些ST公司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或地方政府鼎力相救,或被实力更大更强的公司相中其“壳资源”而遭收购兼并。在公司起死回生的同时,是股价的翻倍暴涨。
例如*ST联华(600617)曾因连续3年亏损于今年4月底被上交所摘牌退市,然而杭州一家大企业万事利集团通过重组该公司使其扭亏为盈,*ST联华得以在今年11月18日重新在上交所恢复上市。当天股价暴涨到7元以上,比它在4月底摘牌之前的股价2.78元上升了2倍多。解放了许多被套牢的投资者。一位投资ST股的私募高手告诉记者,他的秘诀是将资金的一部分均衡地购买10只ST股票,只要其中有1家重组成功,乌鸦变成了凤凰,他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有3家公司重组成功,就可以获取暴利,他这套战术实施3年来,利润十分可观。
富贵险中求,私募高手的经验对普通投资者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权证
风险与机会并存
股票无人问津,而众人却疯抢无价值的权证,成为2005年中国股市一大“怪”。业内人士分析,权证的火爆除了归咎于投资者的赌性太强,就是T+0交易制度的诱惑力太强了。把投资者捆住10年之久的T+1一旦回到T+0,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自然引人趋之若鹜。
即使有券商创设权证的压力,游资也敢“顶风而上”,全然将风险置之度外。宝钢权证暴涨200%,武钢权证连续3个涨停板,白云机场权证上市又涨停了。权证的财富神话演了又演,似乎没有终结的时候。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江湖行话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随着大部分权证到2006年的某个时间到期,权证终将回到它的本来价值。当权证真的跌到废纸的价格0.001元时,此时敢买权证的人,也许才是真的英雄。
2006年
永远相信自己的判断
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各路机构都要对来年做一个展望。基金经理年年看涨,因为股市不涨就没人买基金了,只有告诉大家股市充满机会,才有人踊跃购买基金,基金经理才有饭吃。而券商因为受了多年的熊市折磨,已经自信全无,所以他们普遍的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