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题目有点泛泛其谈,以我凡俗人之鼠目寸光,难逃一叶障目管中窥豹之嫌,但思前想后今天还是拿了出来,算是拾缀近段时间来的心思吧,如有贻笑大方,但请勿怪,一笑了之。
资本的逐利性与游戏的愉悦性共生于市场,市场参与各方的风生水起直接构筑了市场的多样性。古人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又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是资本行为不具有随意性,总是以追逐利润为最终目的,并以盈利与否作为投资成败的唯一标准。今人言:一场游戏一场梦。梦的本身就是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但终究只是在人的思想所能涉及的相对有限的时空范围之内开展游戏。当资本与游戏亲密接触,资本首先必须遵循游戏的规则,一旦试图破坏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先不论对错,也不论成败,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混乱。
最近一直在关注一场名叫深圳足球的闹剧,因为我向来比较关注迟尚斌,这是有特定的历史缘由的。当年还是在大连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在大连读书,从大一一直到大三,就没看到过大连万达输过球,当时正是迟导一手演绎了联赛55场不败的奇迹。
迟导来到深圳,他是以一个不合时宜的顽固派的形象出现的,不懂深圳足球的游戏规则,这便直接造成了日后的隔膜。初到深圳,球队的资深球员李玮峰出面邀请新帅一起吃饭,不料却被大迟一口回绝,他坚持认为主帅与球员一起吃喝玩乐就无法建立权威。迟导在日本执教多年,很注重教练的威严,他甚至要求主教练讲话前球员们要鼓掌,训练结束后队员要鞠躬感谢教练,许多球员对此投以窃笑。
在没有得到尊重的情况下,迟导开始颁布新的队规,甚至其中的个别条款点名规范大牌球员的言行,而球员私下则认定,这个死板的教练与我们不是一路人。相互的指责不断升级,直到最后出现了教练与球员的相互妖魔化。
显而易见,迟导作为多年的知名教练,他的强硬态度不可能是单纯的意气用事,他也坦言前期得到了俱乐部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只是当投资方发现改造球队的难度远超过想象时才被迫让主教练作出牺牲。于是,教练组的家族式调教与管理层的江湖式安抚无法掩盖日渐见增的矛盾,最后直接造成了迟导的下课。
熟悉中国足球的“潜规则”的人们都知道,中国足球所谓职业化的俱乐部,向来只能给投资方带来广告效应而不是经济效益,因为有生以来中国的职业化足球都是在搀扶中蹒跚走过来的。投资方汇中天恒在接盘健力宝之后,管理层本身就对球队态度暧昧,其公司的投资性质也决定了其更注重球队的短期效益而非长远发展。对于水平不过尔尔的中国足球来讲,球员还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主教练纯粹只是公司的雇员,球员则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俱乐部资产,所以,炒掉主帅而非大牌球员便成了投资方的当然之选。
中国股市与中国足球是多年来的孪生兄弟,中国股市也有许多像迟尚斌、宋卫平和李书福这些敢于“揭盖子”之人,比如张卫星、谢百三和水皮等,只是在现阶段他们的登高一呼,对圈子里面的种种恶劣现象进行道德批判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环境大体如此,整个生态非常糟糕,这条食物链已经构筑多时,打破常规需要的是战斗而不是口水,残酷一点来说,“迟尚斌”们的“以卵击石”只不过是帮助市场过滤掉一些不合时宜的玩家,让游戏进行得更加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