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存款保持快速增加,贷款也继续同比多增。分析人士认为,在宽裕的流动性下,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目前来看,1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1万亿元悬念不大,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许会受到影响。
储蓄两个月猛增1万亿
在去年12月,居民储蓄达到14.1万亿元,引起了各方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关注。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居民储蓄再次突破了15万亿元大关。而2005年全年储蓄存款增长不到2万亿元,储蓄增长势头之猛出人意料。
根据统计,我国目前人口平均年龄33岁,正是具有高收入水平和高储蓄动机的年龄段。另外从2000年至今,居民储蓄倾向明显提高,储蓄增长开始大幅高于收入增长,目前二者增速相差已达10个百分点。中长期内,储蓄高增长在中国具有刚性。专家指出,46%的高储蓄率“灼伤”了中国的银行。
存贷差成为银行“心中的痛”
巨额存款令银行背上了沉重的资金运用负担。2月M2同比增长18.8%,虽有减缓,但仍远高于央行年初目标,流动性宽裕的状况依旧。另外,2月份人民币存贷差9.67万亿元,是去年以来的最高值;新增存贷差4800亿元,是2004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巨大的存贷差背后是银行正面临的资金运用困境。
去年银行不得不加大债券市场的投资比例,然而,目前债券市场收益率已跌至历史低点,很难弥补银行资金成本。以建行为例,根据申银万国测算,其赴港上市前资金成本在1.27%-1.31%之间,目前运营成本大约是2.5%-2.6%之间。而目前债券市场一年期央票利率不到2%,刚发行的七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不过2.51%,债券的低收益率对银行已缺乏吸引力。
信贷关正被“突破”
债券市场已经无法满足银行资金配置需求,于是收拢已久的信贷大门又被巨额资金冲开。
1月份新增贷款曾创出5658亿元的天量,是四年以来的最高值;2月份新增贷款继续同比多增,当月增长1491亿元。1、2两个月新增贷款已达7100亿元。农业银行分析人士胡艳指出,根据连续三年的数据,3月份新增信贷额从未低于3500亿元。因此,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很可能突破1万亿大关,占全年计划的40%。
近几年来,一季度贷款从未出现如此快速的增长。这可能和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后信贷约束放松有关。除农业银行,其余三大行资本充足率均已超过8%。另外,银行不良资产率目前得到极大改善,两年里工、中、建三行分别下降4.43%、5.3%和3.91%。
随着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加快,银行急于提高盈利能力。在债券投资失去吸引力、股票投资无门、信用产品未成规模的背景下,信贷可能是最大的突破口。
静待央行决策
固定资产数据也在昨日出炉。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虽然不是去年来的最高值,但仍然比较高,投资过热的迹象并未改变。这与周小川行长前期提示的警惕投资反弹相吻合。
投资过热与信贷增长叠加,将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很可能令产能过剩的局面持续并加剧。有了2003年的教训以后,央行不会放任信贷过度膨胀,可能会采取窗口指导或者收紧银根的措施。
但是,目前预测央行的政策动向可能尚早,应进一步观察3月份的数据。胡艳指出,本月信贷总量增长虽快,但结构比较合理。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长大于长期贷款,个人中长期消费信贷甚至下降。不能据此做出信贷将过度膨胀的推论。
总之,1、2月份的数据透露出,银行在资金运用压力下开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央行也有加快回笼货币的可能,这两个因素对债市流动性都将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