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众:中国应按自己步伐行事 英媒体:贸易顺差不是中国问题
美国《洛杉矶时报》和彭博新闻社最近的联合调查表明,美国人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经济关系,对美国快创纪录的贸易赤字并不感到担忧。很多被调查者说,在实行更灵活的货币政策问题上,美国应允许中国按照自己的步伐行事,而非强迫中国采取措施缩小对美贸易顺差。
该调查结果与美国国会的气氛和言辞形成鲜明对比。过去一年来,国会至少提出15个方案来对付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正处在向一个经济大国发展的过程中。”参与调查的中学历史教师汉弗曼说,“国会夸大了贸易逆差,这是在拿贸易赤字做文章。我认为赤字只是个短期问题。”
去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创纪录的7260亿美元,其中对华逆差是2020亿美元(美单方面统计数字?D?D编者注)。但美国商务部昨天说,在2月份,美贸易赤字已下降。由于美国国会的压力,人民币问题很可能成为美中领导人下周会晤时要讨论的问题。调查结论暗示,由于得不到公众支持,美国国会不太可能对华实施惩罚性措施。 (陈一 译)
中国日前公布3月份贸易顺差,这可能又要将中国推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唾沫中。值得讽刺的是,在国际社会的赞许中,人民币汇率却一路走高。
不言而喻,本币升值、顺差缩小,这个教科书上白纸黑字的定律,已被反向而行的人民币汇率与贸易顺差证明为“伪命题”。同时,此前将中国顺差归咎于人民币的国际压力显然有些张冠李戴了。
没错,储蓄过剩、劳动力低廉等因素,确实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仅将顺差归咎于汇率问题,未免操之过急,这对人民币有失公平。事实上,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相当一部分归于日益深入的全球化。随着贸易和投资日益国际化,跨国公司纷纷将产业基地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从而成为出口主体。据统计,2005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8%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外企贸易顺差净值占中国顺差总额的83%。
从根源看,中国节节攀升的贸易顺差,从来就不是中国问题,而是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果是,中国储蓄剧增,内需不足,美国却是赤字迭创新高。在美国赤字前,即使不是中国顺差,也将出现印度顺差、巴西顺差或东南亚顺差。
事实上,全球经济已在享受中国顺差的好处,若没有中国廉价商品,全球物价或许咆哮而上,美国巨额赤字也将做无米之炊,美国的长期利率也不可能这么低。美国这个最大经济引擎,也不可能拖着全球经济这么长期繁荣。如果将全部责任推向人民币汇率,即使中国举起了石头,砸的也是全球经济的脚。
目前中国改革正在过河,全球化也是蹒跚学步。国际社会不能因一点贸易摩擦而动辄以贸易报复,或将人民币汇率当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替罪羊,而应以欢迎中国加入WTO的开放胸怀,冷静对待中国“冲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