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6月6日,国务院通过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从地方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从战略提出到战略实施,被认为中国经济第三只引擎的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终于在海内外长时期的关注中“鸣枪”起跑,担负起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使命。
经济专家用“深意、新意、和意”六个字,解读这一战略布局。观察家认为,这样的解读不仅仅是热闹,也正说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中国新阶段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深意:中国经济第三只引擎
“当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升格为国家战略后,人们对于国家这一战略布局的深意也豁然开朗。”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经济界人士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走的是一条“在沿海选择‘战略极点’牵引”的路径。20世纪80年代中国选择开发深圳、90年代选择开发浦东,掀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波高潮。
“现在轮到天津滨海新区了。” 皮黔生说,深圳、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正好分处于中国东部沿海版图的“南、中、北”三端,这“三驾马车”运行的方向、速度,正暗合或象征着中国经济发展高潮由南向北推进的整体进程。
最新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表明,珠三角、长三角已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而环渤海城市群发展仍较缓慢。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呈“南快北慢”态势。“先进的城市,落后的地区”,去年一度公开披露的环京津贫困带调查,让人们见识了在这两大繁华都市周围的贫困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