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显示,北京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70,居于上海之后。中国城市中只有香港排名进入前20名,位居第19,另外台北排名48位。纽约、都柏林和伦敦位列前三名。
昨天,《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在成都发布。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与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彼得?卡尔?克拉索教授牵头,美、中、加、意、英、荷、韩、墨等八国学者携手研究完成的。这也是第一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前20名城市里美国占8个
最新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报告,利用75个指标,对全球11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以及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别计量与评估。
报告对全球11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计量排名显示,名列前二十名的城市中,欧洲占10个,美国占8个,亚洲占2个。这与目前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欧美城市体现出了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和明显的竞争优势。亚洲的东京和香港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也已进入国际城市的第一梯队。
城市群成国际城市摇篮
从城市带角度看,大多数名列前二十的城市都位于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中。例如纽约、费城、华盛顿和波士顿均位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芝加哥位于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和圣地亚哥位于美国加州城市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和布鲁塞尔等位于欧洲中部城市带,东京位于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带,香港位于中国珠江三角洲城市带。
报告认为,城市群(带)是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城市的摇篮。
对此,倪鹏飞的助理白雨石解释,在城市群、城市带中一般有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对周边城市资源的带动、吸附作用很强;反过来周边卫星城市也能更加推动城市的发展,“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而促进了一片城市的发展”。
他同时解释,国外的城市一般规模较小,有的只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区;同时城市与城市间基本没有乡村或城乡接合部的过渡,这样也就更便于形成城市群。
根据倪鹏飞博士的解释,城市竞争力可表示为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同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其中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本体竞争力,一个是环境竞争力。其中本体竞争力主要是人才本体竞争力和企业本体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包括与本体竞争力相关的生活环境、商务环境、创新环境和社会环境。
22个中国城市进入名单
除了香港、台北、上海和北京,中国另外还有其他18个城市进入《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110个城市大名单,不过这18个城市的排名都在70名之后,其中重庆排名在108名。
报告认为,中国特别是中国内地城市的得分比较低,排名比较靠后,中国城市的竞争力还比较弱,与国际大都市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
报告还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各项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产业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内地各大城市与发达国家城市差距显著。
与此同时,报告还认为,以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城市,正不断挑战着欧美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这个现象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