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校园 | 济困 | 艺术 | 文化 | 法制 | 体育 | 奥运 | 星座 | 招聘 | 动漫 | 游戏 | IT | 手机
大师云集北京圆明园学院 国学大师季羡林亲临课堂
06级中欧EMBA北京班招生 人大商务外交研究生进修
99个精品项目月赚80万! 人大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
| 金融首页 | 要 闻 | 理 财 | 股 票 | 外 汇 | 基 金 | 期 货 | 保 险 | 债 券 | 银 行 | 生 活 | 论 坛 |
  网信首页 > 金融 > 财经要闻
英国公司屡遭收购是利是弊?
www.wx216.com 2006-06-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马建国 
收藏此页】 【 】 【打印
    航空港口、货运码头、银行、证券公司、手机公司……目前,似乎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规模的英国公司,都被外国企业列入了收购名单。
    在一向高呼贸易自由的英国,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变卖英国”,太平无事或者大难临头。
    有报道说,英国第一大港口集团英国联合港口公司正在与美国高盛银行就一桩价值24亿英镑、涉及英国21个码头的并购案进行谈判,最早本周末就见分晓。而在几天前,西班牙铁路集团针对英国机场运营商BAA公司的收购计划取得巨大进展,阿联酋迪拜港口世界公司则斥资68亿美元,接管了英国铁行港的经营权。
    还有数字显示,2005年,外国公司并购英国企业的总金额高达503亿英镑,大大高出2004年的300亿英镑。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外国公司用于并购英国企业的资金就达194亿英镑,而英国公司的海外并购金额只有68亿英镑。
    面对外国公司咄咄逼人的收购架势,英国朝野意见不一。执政的工党政府认为,并购交易对英国经济有利,但反对党则高呼英国的基础设施被一一“变卖”,从长远考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持赞成态度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股东们有权决定谁来经营他们的公司,而不是政客。财政大臣布朗也附和说,欧洲各国政府都不应采取“经济爱国主义”政策,阻止欧洲公司之间正常的并购交易。
    反对党的影子贸易大臣阿兰?顿坎则认为,工党政府一直在谈论着自由贸易,实际上是在掩盖英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残酷事实。“如果是正常的自由贸易,为什么不是英国公司大举收购外国企业,而是别人找上门来大把收购英国公司?”
    英国工业协会主席迪戈比?琼斯认为,虽然一时还说不清楚外国公司并购英国公司的长远效果,但肯定会将一部分就业和投资机会迁出英国。琼斯忧心忡忡地指出,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在自由贸易上实行“双重标准”,阻碍了英国公司进行海外并购。
    英国公司在席卷全球的并购潮中不占上风,原因之一是传统的管理结构不利于英国公司施展拳脚,英国公司看上去更加“腼腆”,迟疑不决。
    有人指出,像退休基金这样在英国上市公司中持有众多股份的英国大基金,缺乏长远投资意识,它们的短期投资心理使英国上市公司很容易被外国企业买断。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
  全部评论
  昵称:
  热门评论Top5 >> 更多
大学生犯罪 就业压力并非主要因素(评14条)
《桃花朵朵开》--阿牛(评11条)
刘耕宏最新专辑《彩虹天堂》(评10条)
杨再春(评7条)
鲁迅真的过分刻薄么?(评7条)
全国牙防组织认证资格遭质疑(评6条)
网 信 搜 索
查询条件:
查询内容:
点击看大图
网信教育助您成功
点击看大图
关爱贫困学生
热点综合新闻
·民生“财富”理财Ⅷ
·民生银行“银基通”
·农行“金钥匙”理财
·民生“钱生钱”理财
·招商银行外汇通
·浦发东方借记卡
·招商银行外汇通
·工行“理财金账户”
·招商银行一卡通
·上银发行“金鑫”美元理财
焦点图片新闻
 
梁伯韬进驻盈科
 
传刘晓光已获自由
 
史美伦加盟交行
   招商广告
北京圆明园学院本科热招
海文学校帮助你考研成功
教育无忧--人才教育门户
金世纪金典课程成就世纪
沪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最权威发育培训中心凯育
迅捷舞蹈!旋转精彩人生
新科海成就高薪IT者梦
人大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中
浙江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欧美明星们迷恋靓肤法宝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信介绍  -   网信招聘  -  保护隐私  -  友情链接  -  产品答疑  -  客户投诉
文网文[2006]029号      京ICP证050326  
Copyright © 2004 网信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14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05032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50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