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Google的成绩虽然有目共睹,但在中国这个全球潜力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上,Google扮演的角色却总是显得不太自然。坊间不断出现的各种谣传,就像是观众们对演员“名不副实”的质疑声。
不利传闻困扰Google中国
随着Google创始人布林的一句话,有关Google中国的三个传言开始先后在业界流传,每个传言似乎都颇有来头。
第一个传言就是“Google退出中国。”此事源于布林在接受美国《国际先驱报》采访时说的一番话?D?D“塞吉?布林表示,如果不能在信息服务和满足当地政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该公司将重新评估Google.cn。在决定是否改变现有策略之前,Google将继续提升Google.cn搜索服务,如果实在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么Google将另做打算。”
布林的最后一句话,被媒体解读为“Google可能将退出中国市场”,并在国内媒体转载后广为流传。
第二个传言是“李开复离职”的传言。此事源于互联网上一个据称采自“Google中国内部员工之口”的帖子,声称由于Google总部对中国地区的成绩不满,从微软来Google不久的李开复目前可能面临离职压力。
第三个传言实际上是第一个传言的衍生品。由于“Google退出中国”的流传,业界开始关注“Google的身后事”了,针对Google不可能真正放弃中国市场的假设,有人猜测Google很可能采取曲线本土化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针对第一个和第二个传言,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Google中国的公关部负责人以及李开复本人都先后出来辟谣。
对于“Google是否退出中国”的疑问,周韶宁在广州的一次会议上表示,Google绝对不会退出中国市场,而且,为了缓解有时用户无法登录的情况,Google已经拟定了将服务器搬到中国的计划。
而针对李开复的离职传闻,李开复自己很不以为然。他说,“我没有离开公司的计划,据我所知Google也没有让我离开的计划。”
业绩不佳引发谣言?
有IT业界人士认为,国外风光无限的Google,在中国却屡遭传言漩涡,这样的尴尬局面,归根结底还是与Google中国的业绩有关。此前有说法认为,Google过去8个月在中国并没有做出实际的业绩,而在中国的市场角色,也与Google目前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公司的身份并不符合。
据艾瑞公布的市场报告显示,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占有量上,百度由32.29%上升到46.5%,虽然Google也有所增长,从22.4%上升到26.9%,但两者间的差距却进一步拉大了。并且,其中90%的流量依然来自Google.com。Google中国精心推出的Google.cn依然受到冷遇。而且,近几个月来,Google.com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
当初Google千方百计将李开复挖过来,甚至不惜与微软抓破脸皮对簿公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李开复的政府公关、协调能力,也就是说,Google希望能够借助李开复的人脉,提高Google在中国的企业形象。虽然Google后来推出了“谷歌”的中文名称,向市场明确自己的本土化路径。但传言频出也显示了Google目前在中国的市场的公关能力依然有限,并没有从根本上把握住中国市场的脉搏。
收购国内网站,曲线本土化?
在坊间的三个传言中,“Google曲线本土化”的传言,实际上受到的关注最少。在传言中,收购国内的搜索引擎企业,成为了Google间接本土化的选择。
Google中国公司的公关经理崔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个传言并没有表示看法。而有人甚至猜想,目前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上已有一定份额的中搜和奇虎可能会成为Google选择下手的目标。但是在记者的采访中,中搜和奇虎都先后否认了Google有意收购他们。
Google曲线本土化可行的观点认为,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使得Google不可能真正放弃中国市场,而目前尴尬的市场境地又有可能让Google放弃直接进入的打算,于是,如果Google收购一家国内成熟的搜索引擎公司,不失为一个可进可退的办法。
其实,对于身价已过千亿美金的Google来说,不要说收购一两家中国本土IT企业,就算是把中国全部的搜索引擎公司买下来,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在中国的市场中,惟一能与Google分庭抗礼的百度,是绝不可能接受被Google收购的命运的,更何况百度时下的发展状况要比Google在中国强。而业内人士猜测,Google的收购目标很可能是国内有一定影响力,但实力又远不如百度的搜索公司。如果Google真的计划收购,那么强大的技术支持必然会让中国搜索市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