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6月19日专电(记者何广怀)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4800万股股票19日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开盘价为17.11元,比发行价7.4元升131.22%。这是内地股市融资活动停止一年多来首只在全流通条件下发行的新股,表明随着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完成和股市气氛回暖,内地股市正逐渐恢复融资活力。
据了解,继中工国际顺利集资4.4亿多元后,深圳的同洲电子和云南盐业近日也完成了首次招股集资活动,并将到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目前仅有51家上市企业的中小板成为扩容的重点。与此同时,拟到上交所发行A股的中国银行近日迅速展开了询价活动,预计集资额在200亿元之内。
内地投资者对接踵而来的新股表现了高度的热情。中工国际发行时曾吸引了2046亿元资金申购,上周其他三只新股共冻结资金3234亿元;市场人士普遍预期,到中国银行A股发行日,申购资金将达到6000亿元以上。
据介绍,内地股市历史上首次招股集资(IPO)最大规模为2000年的867亿元,此后逐年下降,2005年则停止了融资活动。这种状况加大了内地企业近年到香港、新加坡、美国及伦敦等海外证交所上市的势头,引发了内地股市空心化和边缘化的忧虑。
招商证券公司研发中心研究员景志钟表示,恢复A股市场融资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内地股市扩容受限,导致了A股公司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甚至弱于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优质资产的缺乏也使境内投资者无法构建有效投资组合以充分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分散风险,还降低了股票市场对国民收入的贡献。
深圳海询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表示,股改完善了我国股市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得资本市场定价机制趋于合理,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恢复,中国银行A股发行后,将会吸引众多海外上市的大型国企“回归”,内地股市规模扩张未来几年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局面。
此间有关券商研究机构估计,今年新上市公司首发融资和已完成股改公司再融资(包括定向增发、发行可转债的融资)活动产生的资金需求合计将达到1000亿元,明年单A股新股首发融资额也将达1000亿元。
为增强市场资金对股市高速扩张的承受力,内地的新股首发机制近日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引入了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股票制度,建立了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还恢复了资金申购方式。这些措施为证券投资基金、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等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合规资金大规模进入A股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