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出租车司机抱怨收入降低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在10多年前“的哥”也曾风光一时,那时他们每月纯收入可达到四五千元,个别的甚至可上万,可与“空姐”相媲美。开出租车一度是很多人渴望的工作。但是,风水轮流转,随着私车的普及,再加上高油价和黑车的冲击,开出租车也变成了一个“微利”的职业。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和经济转轨,很多行业的收入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因素中,尤以市场化影响最大,它像一把利斧砍掉了部分垄断行业的高额收入,同时也树起了一座座新的收入“高峰”。
被国家税务总局列为“高收入行业”的9类行业,包括金融保险、电信、房地产开发、足球俱乐部、外资企业、星级饭店、娱乐业以及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足球俱乐部等行业都是在过去的10多年中刚刚兴旺起来的,从它们身上就能看出这个时代的巨大变迁。
在过去十多年中,非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收入水平受影响最大,它们承担了许多经济转轨的成本。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体制转换,这些非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和福利相对其他行业增长缓慢的多。这些行业的国企职工也从人人羡慕的对象,变成对收入抱怨最多的群体。
不过,电信、能源、金融等行业却依然享受了超额的垄断收入,成为国企改制大背景下的幸运儿。
在过去十多年中,另一个较大的变化是民营经济的崛起。
1992年,我国确定了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以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去民营企业工作可能被当作没出息,那时民企员工也是低收入的代名词,但现在民营企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它们在各个行业日益发展壮大,如今华为、百度等高科技企业更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向往的目标。
在经济转轨和收入分配改革中,另一个对收入影响极大的是“灰色收入”的滋生和蔓延。这方面医疗行业的问题尤为突出。事实上,很多医院的医生是有任务要求的,在看病过程中,实际的药效有时并不起决定作用,很多时候哪种药的回扣高就开哪种药。这些灰色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行业的收入水平,前不久北大第一医院被指瞒报2005年全年劳动报酬5163万元(生活费),从而造成北京市平均职工工资统计水平比实际水平下降10.95元,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灰色收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