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认为本党(社民党)会与默克尔夫人谈判吗?”施罗德9月18日晚上说。他双掌相握高举过头,一副胜利者姿态:“默克尔夫人要想当总理的话,就得不到(与社民党的)联合。”
“议院第一大党才有资格组建政府,”默克尔神情严肃,针锋相对:“我会想办法与社民党对话。”
短短2天后,双方表示,一旦与其他党派谈崩,将就组建“大联合”政府一事进行谈判。施罗德闭口不提一定要当总理的誓言,默克尔得到98.6%的支持率再度当选为基民盟在议院的领导人。
但这绝不意味着德国总理争夺赛接近尾声,另一出好戏或许就要上演了。
德国议会9月18日选举结果是,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与首位女性总理候选人默克尔领导的反对党联盟(基民盟、基社盟)均未能在议院中占有绝大多数席位,所以必须选择其他三个党派“结盟”,才能凑够席位组建政府?D?D?D谈判期限是一个月,因为德国法律规定,新议院必须在30天内开会选举出新总理。
选举结果令默克尔的支持者大跌眼镜,她只得到35.3%的选票,仅比社民党多出0.9个百分点,而在5月份的民意测验中,她高出对手整整20个百分点,直到上个礼拜还领先6至7个百分点。联盟党的一名工作人员强忍住眼泪,说:“我们怎么会在2天内丢掉7%的支持率?”。
经济选择德国总理
这是一场主要为经济问题所左右的大选。
近年来,德国经济发展迟缓,当年拉动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如今却拖了欧洲经济复苏的后腿。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德国人认为本国的经济体制需要重大变革。
施罗德政府在2003年提出“2010年计划”一揽子方案,但2年多来,改革成效并不明显,选民的耐心逐渐耗尽。今年,德国在25个欧盟成员国中经济增长最为迟缓,失业人数上升到了500万的战后历史新高,每100个德国人中就有超过10人面临失业。
5月22日,选民的不满情绪倾泻而出,执政的社民党在北莱茵?D威斯特法伦州议会选举中惨败,使德国最后一个红绿联盟执政的州政府下台(红色是社民党的代表颜色),反对党已经在州一级政府和联邦参议院中占据绝对优势。施罗德毅然决定寻求议会大选提前一年举行。
自从2000年执掌基民盟以来,默克尔一直坚定地支持激进的经改议程,其目标包括企业减税、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及医疗与社保制度的大变革。面对高失业、低增长、社会福利制度负担过重三大难题,基民盟的竞选纲领主张将营业税提高2%,同时削减所得税,社民党却打算把所得税率由45%提高到42%;基民盟还想放宽对企业解雇员工的限制和薪酬谈判制度,也遭到社民党反对。
于是2005年德国议会大选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两位政治家的经济战争。
战场变幻莫测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默克尔换了十年没变的发型,衣服颜色变得鲜亮多了,并不断向选民传递这样的信息:只有基民盟和自民党才能整治11.4%的失业率,才能拯救垂危的德国经济。然而,当她在经济政策上发生失误时,这些努力几乎化为乌有。
8月17日,默克尔推出了9名成员组成的竞选团队,指定基希霍夫负责财政问题,她最初领先的优势从此开始滑落。基希霍夫曾担任法官,是一名税务专家。不久之后,他开始鼓吹单一税率,试图在将来对年收入2万欧元以上的所有人群统一按25%的比率征税。社民党抓住机会,发起海报攻势,称基希霍夫的单一税率模式存在不公平,在给富人送大礼。
在9月4日双方首次电视辩论中,施罗德抓住默克尔的税务顾问不放,大加抨击,尽管25%不是默克尔的想法。默克尔则呼吁基希霍夫顾全大局,她指出,基民盟支持的是税率累进制,改革计划公限于降低贫富两端人群的税率,“任何超出这一界线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在竞选范围内”。
不过,选民已经被吓到了。电视辩论后施罗德及社民党继续缩小与对手在民意支持率上的差距。
当然,政坛老手施罗德的出色表现也帮了大忙。59岁的克里斯塔?杨克说:“我的忠诚属于基民盟,但我没法不喜欢施罗德?D?D?D他是个战士。”
默克尔还被基民盟的巴伐利亚姊妹党基社盟领导人埃德蒙特?施托伊伯拖了后腿。施托伊伯说不想让“失败的”东德决定竞选结果,这让挣扎在经济困境中的东德选民失去了对联盟党的信任。
老谋深算VS火候不够
默克尔在竞选中的表现遭到了党内高层人士的批评。北莱茵?D威斯特法伦州政府劳动部长卡尔-约瑟夫?劳曼9月19日公开评论说,默克尔在搭建竞选班子的时候“忽略了劳工的利益”。他说:“我们正为此而付出代价。”
与基民盟内部在紧要关头出现的“倒戈”言论形成对比的是,施罗德在竞选中成功地将内部分歧严重的社民党重新凝聚在争取大选胜利这一目标之下,并利用各种机会显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同时紧紧抓住联盟党的失误在选民中引发的不安心理,逐步缩小了与联盟党在支持率上的差距。
之前,作为社民党基本选民的工薪阶层、特别是其代表工会抱怨施罗德推行的改革走得太远,损害了低收入阶层的利益。被认为过激的改革措施连同亲俄亲美的分歧使得执政联盟产生了间隙,并有可能演变成灾难性的党争与分裂。施罗德利用提前大选把社民党拖进竞选活动中,及时排除了党争的雷管。
而社民党分歧的缘起在于,施罗德2002年上台后打出的经济改革牌与当初竞选时的党内共识大不一样,颇有“说一套做一套”之嫌。相形之下,默克尔虽然意识到过激的改革主张会挫伤民意,但仍在竞选中出现了重大失误,经改“朦胧诗”念得差劲之极。
61岁的施罗德可谓老谋深算,51岁的默克尔明显“火候不够”。她没能像施罗德那样,在选民面前把个人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没能像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那样,把自己的形象打造成锐意进取的改革先驱。于是,她没能夺得议院多数席位,得票率甚至不如2002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选民面前的竞选表演已告一段落,10月18日之前,默克尔和施罗德还在要另一个竞技台上角力,如何运用手中的筹码争取到潜在的盟友将为这场总理争夺赛划下最终的句号。
谁是最后的赢家
据英国《卫报》9月20日报道,社民党与基民盟都有官员表示,施罗德与默克尔将于德国当地时间9月15日举行会谈。在此之前,基民盟将于当天早些时候约见自民党,而社民党则将于9月14日自己的执政联盟党绿党碰头。
施罗德表示,接下来的几轮会谈不过是“基础性”的,他说:“那些是试探性的洽谈,以决定如何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这是我们目前的需要。”
施罗德与默克尔均称自己有资格担任总理一职,但施罗德表示,如果两党进行“大联合”,那么现在要断言谁能入主内阁为时尚早。
自民党主席韦斯特韦勒在初步结果揭晓后重申了不与目前执政的红绿联盟组成联合政府的立场,绿党也已表示不可能与默克尔阵营合作,社民党与联盟党同时都表示拒绝与左翼党合作。
从目前来看,是什么让自民党对施罗德说不、绿党对默克尔关上大门呢?
自民党主张彻底改革德国税务制度和放松解雇保护,这与社民党的政策背道而驰。而自民党和基民盟的“激进主义市场化”纲领同样遭到绿党的反对。双方在能源政策、土耳其加入欧盟等问题上也存在严重分歧。
如此看来,几大主要政党的“自由组合”似乎不太自由。然而,政事如棋,施罗德可以在短短48小时之内实现态度转变,各党派领袖未必会坚持己见,所以施、默二人的游说本领和妥协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