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校园 | 济困 | 艺术 | 文化 | 法制 | 体育 | 奥运 | 星座 | 招聘 | 动漫 | 游戏 | IT | 手机
大师云集北京圆明园学院 国学大师季羡林亲临课堂
06级中欧EMBA北京班招生 人大商务外交研究生进修
99个精品项目月赚80万! 人大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
名人首页 我看名人 名人掠影 名人访谈 成名之路 名人传记 名人时尚 名人漫画 活动专题 世界名人录
【滚动新闻】·未来学家托夫勒:控制信息交流会越来越困难  ·何兹全:士不可不弘毅  ·专访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站长焦立中(图)  ·李金华:将着力关注新农村建设资金  ·作家马丽华眼中的西藏文化变迁  
  网信首页 > 名人 > 名人风采
寿星院士贝时璋
www.wx216.com 2005-09-2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收藏此页】 【 】 【打印

点击看大图俩“寿星”合影

     1903年出生的贝时璋院士是目前大陆惟一健在的、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也是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今人们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伟人遗容的时候,无不为主席遗体保存之完好而惊叹。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贝时璋院士当年曾为妥善保存遗体做了大量的构想以及许多细致入微的工作。

  历经百年世事沧桑的贝时璋院士,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这位曾创立“细胞重建学说”的长寿科学家,在科学之外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科学老寿星”的科学长寿观

  随着苏步青院士、陈省身院士先后作古,1903年出生的贝时璋院士成为目前大陆惟一健在的、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也是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百岁院士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体健康,而且仍在继续工作。

  尽管已是期颐老人,贝时璋的思路仍很清晰,也比较健谈,尤其与人谈起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间都不停顿。有时,家人害怕老人话说多了会累,想让他停下来喝口水,他都不理会。小儿子贝德常风趣地说:“爸爸话说得刹不住车。”

  由于有点儿耳背,耳朵听不到小的声音,老人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他说话时总是放大嗓门?D?D?D一口浓重的吴侬软语,让人听着觉得特别亲切。他现在常说,“我这样的年岁,脑功能好,记忆力和思维活动都好,只是信息输入功能(听觉和视觉)差一些,这种健康状况已经是很好了。”

  贝时璋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没有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是不去医院的,平常几乎从来不打针吃药。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贝时璋认为主要得益于4个方面: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注意营养。老人的长寿观看似简单,可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却值得人们深思。

  ●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以前还去办公室上班时,像别的老人一样,贝时璋早上起得很早,吃完早饭便步行上班,穿过人来车往的马路,7时半准时来到实验室。从中关村北一条街的住所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来回3000步,这条路贝时璋走了整整40年。

  今天,这位年逾百岁的资深院士虽说已不再往返于这两地之间,但前几年,他仍坚持每天在自家室内、走廊和阳台上走3000步。自己还编了一套操,按摩手脚、头部,活动身体各个关节,每天操练两次。这两年,走的步数才少了些。进入冬天,则每天早晨在卧室走10分钟,坐在床上练10分钟,白天再到走廊、客厅走一走。102岁了,走路不用人搀扶,与人握手时总是那么有劲,应该说是得益于他常年的这一系列锻炼活动。

  从小就热爱劳动的贝时璋经常把“自力更生”挂在嘴边。每天起床后,他先整理自己的卧室兼工作室,收拾床,抹桌椅板凳,还常年坚持洗自己的内衣裤、袜子、手帕和抹布。尽管有保姆照顾个人起居,但是贝时璋有时候还跟保姆抢着做家务事。他把做点家务事视作“运动”,当作是一种趣味,让自己暂时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片刻。

  在饮食上,他的原则是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至于口味,身为南方人的贝时璋惟一的要求是清淡,除此而外,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挑剔。除一日三餐,他基本上不吃零食。2003年年底,贝时璋因为肺炎住进医院,医生说幸亏贝老身体底子好,否则像这种年纪要康复特别困难。

  ●“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

  2004年,在贝时璋家里工作了几十年的保姆李妈已到古稀之年。8月间,贝时璋特意请来李妈的儿子接李妈回安徽老家养老。贝时璋深情地对李妈说:“你在我家几十年,我们相处很好,就和一家人一样。你对我们帮助很大,我很是感谢。你要回家了,我们应该表示一点心意,给你拿上3万块钱,作你的养老钱。再拿上2000元作为你们母子两个的路费。你儿子专程来接你回家养老,是他的孝心,是你的福气,希望你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这场面,让李妈母子和在场的人流下了眼泪。

  踏进贝时璋的家,觉得从房子、家具布置到他的用品等都不合他的身份,显得过于俭朴。贝时璋说:“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他长年拎的一只公文包,式样陈旧,打过补丁,但他包里放的外文资料却是最新的。一件衣服他也可以连续穿十几年,舍不得扔掉。

  贝时璋拥有一个人人称羡的家,夫人程亦明更是为这个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长期以来,程亦明是贝时璋精神上的强大后盾,为他营造了一个大后方,同时,也是他亲密的伙伴和同行。1995年8月,91岁的程亦明与世长辞。从1996年起,贝时璋便不再去实验室了,在家里工作,算是开始了老年生活。贝时璋在中关村的住所在14楼2层,14楼和旁边的13楼、15楼,是1954年中科院在中关村为各个研究所的创立者建造的3幢特等宿舍楼。经过岁月的磨蚀,这些建筑已经略显苍老,却非常恬静地掩映在成片的白杨林中,诉说着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诉说着新中国科学事业奠基人的辉煌历程。

  在家里,贝时璋现在每天工作3小时左右。他仍在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件,一件是继续对他建立的“细胞重建学说”及其与之相关的重要生命科学课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另一件是回顾和总结他从事科研和教学80年的心得体会与经验。不能再到实验室亲自做实验,但他仍坚持阅读书刊,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信息和动态,还经常写些笔记和短文,工作是老人最大的快乐。

  贝时璋小传

  190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镇海,192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医预科。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主任。当选过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2003年,鉴于贝时璋在科学上的突出成就,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申报,批准将该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
  全部评论
  昵称:
  热门评论Top5 >> 更多
大学生犯罪 就业压力并非主要因素(评14条)
《桃花朵朵开》--阿牛(评11条)
刘耕宏最新专辑《彩虹天堂》(评10条)
杨再春(评7条)
鲁迅真的过分刻薄么?(评7条)
全国牙防组织认证资格遭质疑(评6条)
网 信 搜 索
查询条件:
查询内容:
点击看大图
网信教育助您成功
点击看大图
关爱贫困学生
名人传记
·大江健三郎忧虑未来
·李政道:美国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成
·老舍先生的时间观念
·品品易中天的“品三国”
·叶倾城:是惊喜还是惊恐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演员感
·影坛喜剧之王周星驰不只是个演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赫福兹病逝
·王选:当代毕升 方正之士
·黄启均:华帝国际战略豪赌奥运牌
成功之道
   招商广告
北京圆明园学院本科热招
海文学校帮助你考研成功
教育无忧--人才教育门户
金世纪金典课程成就世纪
沪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最权威发育培训中心凯育
迅捷舞蹈!旋转精彩人生
新科海成就高薪IT者梦
人大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中
浙江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欧美明星们迷恋靓肤法宝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信介绍  -   网信招聘  -  保护隐私  -  友情链接  -  产品答疑  -  客户投诉
文网文[2006]029号      京ICP证050326  
Copyright © 2004 网信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14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05032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50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