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消息不期而遇:一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11月1日起对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实行新的外汇管理规定,封闭达10个月之久的海外融资红筹之门重新打开。另一个是据外电报道,曾一度搁浅的东风汽车香港上市计划日前又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东风汽车将于年底前在香港上市,英国渣打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将在其战略投资者之列。
如是,似乎又听到了国内汽车企业操练海外整体上市的隆隆鼓声。
东风公司努力冲刺
东风汽车是汽车行业海外上市行动中,一只早飞的鸟。坊间已经把它上市的路程描绘得非常清晰:路演在10月27日开始,上市保荐人为美林、德意志及中金国际,初步拟集资5亿美元(约合39亿港元)。东风汽车公司计划发行25亿股H股,相当于其上市总股本的30%,其中15%将由战略投资者认购。
更有消息称,东风汽车公司正加紧进程,推介时间已由惯例的7天缩短为3天。“估计是为了加快上市的节奏,建行上市吸引了大量资金在港,并且有预测说11月上旬港股将有所反弹。另外,有一个不利因素是,集资达280亿港元的领汇基金将在12月初上市,这难免会对东风汽车招股有冲击,因此东风汽车加快上市进度显然是合理的考虑。”高盛一投行人士做此分析。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上市时机非常重要。
东风汽车曾两度推迟上市计划。东风汽车原计划2004年年底在香港上市,拟募集资金7.5亿至10亿美元。后来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汽车销售放缓等原因,影响了公司的盈利,因此东风汽车将募集资金额度调低到5亿美元,上市计划也推迟到2005年5月。但由于今年上半年在港上市的汽车股均出现了较大的回调,东风汽车考虑如果按原计划上市将影响到募集效果,于是第二次推迟了上市计划。
除了时机,这次东风汽车“卖点”在哪里呢?这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香港市场普遍并不看好汽车股的现在,吸引资金关注的重点就在这里。有一种说法认为,东风汽车本次上市主要卖点在于产能的增加。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究报告中估计,2006年东风汽车的盈利将增长20.7%,未来3年东风的产能将增加至2008年的82万辆,会成为未来的盈利增长动力。
整车企业沙场点兵
2004年12月30日,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被外界看作是上汽股份争取海外上市的第一步。有行业人士认为,旗下上海汽车(600104)股改的顺利进行,使上汽股份海外上市又迈了一步。因为根据日前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涉及A股股权的拟境外上市公司以及A股上市公司分拆下属企业拟境外上市的,应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一位跟踪分析上汽股份多年的业内人士说:“东风、长安、北汽等企业,或许可以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进行海外上市,但对上汽股份而言,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等待车市回暖了。不上市,就无法应对合资方通用和大众不断增加的增资扩股要求,也无法得到足够资金来实现胡茂元的三大战略目标。”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上汽股份董事长胡茂元在上海汽车股改方案表决会上,还抛出了一个A股整体上市的思路。胡茂元表示,上汽股份海外上市计划目前没有任何进展,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资本市场将得到逐步完善,上汽股份不排除未来在A股市场整体上市的可能。
除了这两家,长安汽车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海外上市计划近期正在稳步推进,已拥有ST重汽(000951)和潍柴动力(2338.HK)两家上市公司的中国重汽集团,据称也将选择红筹股形式在香港整体上市。另据了解,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做着上市计划。北汽控股相关高层此前曾表示,公司目前正与投资银行进行谈判,计划明年通过发行H股筹资6亿美元。
企业上市是换一种活法“上市会直接解决我们面临的资金难题,同时我们也借此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融资平台,为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创造更好的条件!”
苗圩任职东风汽车时曾如此表述他的企业海外上市理念。
实际上,包括三大集团在内的国内汽车厂商对资金的渴求都相当急迫。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使得汽车企业迫切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增强竞争力。
然而,海外上市对企业的影响远不止如此。“企业海外上市,将在海外投资者的监管下‘被迫’完成国际化过程。”一位正在操作国内一家大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投行人士说,“上市之后,企业不得不换一种活法,可能活得不像以前自在,但可能会活得更久一些。”他认为,企业寻求海外上市,尤其是以红筹方式上市,至少可以给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第一是打通海外融资渠道;第二是在海外投资者的参与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三是能进一步拓展海外资本运作空间,比如,联想如果没有红筹上市,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这样的运作是不可能的。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应该是已经到了充分完善这三个方面工作的时候了,这或许是目前汽车企业一起操练海外上市的动因。
《中国汽车报》2005年10月31日第C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