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商机凸现,聪明的商家再矜持也会义无反顾地冲向前台。这不,上汽通用五菱今年就一改了其一贯行事低调的作风,日前宣布了2006年度的销售目标?D?D?D超过40万辆,比上一年度整整多出15万。而在春节前,国内另一微型车巨头长安集团业已宣称,今年1月长安集团微型车增长迅猛,产销达到35000辆,创下历史新高。
微型车(不含微型轿车)俗称微面、微卡,是指发动机排量在1.0升以下的商用汽车。2005年,国产微型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占全部国产汽车销量的1/6以上;微型车前5家企业的销量之和占总销量的95%以上,前3名就占到总销量近九成;在微型车行业领先的两家企业?D?D?D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市场份额之和近70%,而且这两家企业单一生产基地产能也分别达到30万辆。
微型车市场在经过充分积淀后,已经蓄势而发并形成了三股热潮。
需求热
微型车今年首先迎来的是重大利好。微型车因为其车小,传统上技术含量也不高,在汽车行业曾经不被重视;在社会上,也因为安全、环保或其他原因屡遭限制,直到如今,仍有几十个城市对其设限。正因为如此,微型车最大的市场被定格在广大城镇农村。
自今年起,农村的公路建设在未来5年内将出现4个新变化。在交通部的规划中,“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快推进“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建设,县乡公路5年增加30多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谈到此话题时特意用了“历史性的转变”来描述,实践证明,微型车行业的发展正是与农村的公路建设息息相关。“十五”期间也正是我国历史上农村公路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成为交通发展的突出亮点。尤其是2003年以来,我国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5年全国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4178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新改建农村沥青(水泥)路30多万公里,农村沥青(水泥)路总里程发展到63万公里。
正是广大城镇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9亿农民共同孕育了庞大的微型车市场。
消费热
与轿车和重型卡车行业不一样的是,也许正是因为有着坚实的基础,微型车市场从来没有大起大落过。从2002年的70多万辆,到2005年的100万辆,微型车行业发展稳健,特别是近几年来,微型车行业每年都能跃上一个10万辆的新台阶。
也恰巧是在这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微型车行业经历了一个不断“洗牌”的过程。从长安、哈飞、昌河、五菱和天津大发(后由一汽佳宝取代)的“五子登科”,到长安、五菱、哈飞、昌河的“四小天鹅”,再到长安、五菱、哈飞“三驾马车”,现在已演变为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之间的“双雄会”,至此,国产微型车行业形成了“两强争霸”的新局面。
据业界内外普遍认同的预测,2006年,微型车行业的增长率可能达到15%,而总销量将达到115万辆。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都具有充分的伸展余地。
生产热
市场空间和消费热潮带动了企业生产上的积极性。微型车行业前5家企业的产销量占整个行业的95%以上,产销集中度非常高;而前两家企业?D?D?D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分别达到30万辆的经济规模,市场份额近70%,在轿车等行业也是没有过的。
据分析,与以往不同,上汽通用五菱开始高调的“底气”在于:一方面,其西部工厂正式联动投产,突破了产能局限,提升了企业规模优势;另一方面,2005年6月组建的青岛分公司在加紧工程改造后,也开始投入生产运营,通过有序的物流运作体系,实现“东西联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降低了企业的产品库存和销售成本。3年前,在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先后进入后,坚持低调做事的上汽通用五菱从2002年的微型车行业第4位,逐渐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
而雄居微型车市场霸主地位的长安汽车位居国内第四大汽车集团,目前已经形成了10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包括微型轿车),形成了重庆、河北、南京和江西四大生产基地。随着原集团总裁尹家绪的升迁(尹家绪刚刚调任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如果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上市募集的资金将在5亿美元左右,其在海外募集的资金将使得长安汽车的发展得到飞跃,包括扩大整车生产能力、零部件合资合作和汽车自主产品开发。
另外,由于市场增量的空间巨大,还会吸引更多的新厂商加入微型车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苏利川)
(责任编辑: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