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世界汽车业的两大新闻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一是不久前,世界汽车业的龙头老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通用)宣布,去年的亏损额高达86亿美元,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其股价大跌,去年一年每股损失高达15.13美元。二是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戴姆勒?D克莱斯勒公司(以下简称戴克)首席执行官“换马”?D?D?D由近些年执掌克莱斯勒分公司的土耳其裔企业家迪特尔?泽策出任总公司掌门人,而泽策“出山”的关键在于,他领导克莱斯勒走出了困境,无论是汽车销量,还是盈利都有不凡的业绩。相比之下,戴克的“德国部分”梅赛德斯(即我们常说的“奔驰公司”)却一路走跌。泽策因此从一个部门的领导人擢升为戴克的总管。
纵观通用和戴克,不难看出当今汽车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成本上升,一是汽车选型越来越市场化。通用是一个“百年老店”,颇有些“年久失修”味道,积累的问题很多。最突出的是员工结构老化。相比亚洲公司如丰田、本田在美国的分公司的雇员,戴克的工人年龄偏大,公司为此需支付的养老金、医疗保险金甚巨,这成了压在其身上的一座大山。统计表明,通用每卖一部汽车,大约有1200美元的收入要花在职工的医疗保险金上,而每个在职员工大约要养活3个退休职工(包括家属)。戴克的梅赛德斯之所以亏损,除了类似的劳动力成本过高问题,还有原材料涨价、汇率不利等因素导致成本上升。在汽车选型方面,通用的问题在于,它的名牌车型越野汽车遭遇世纪难题?D?D?D汽油价格上涨,这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了节省开支,转而购买更省油的普通小轿车去了。
面对几乎同样的成本问题,泽策在拯救克莱斯勒方面显示出了他的优势。同样是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市场,克莱斯勒在泽策2000年到任之前也不景气。但泽策的做法是,关闭数个不赚钱的工厂,裁员约2.6万人。此外,他还取消了美国人常用的向购车者提供无息贷款的促销战略。同时,大力研发受消费者欢迎的车型,以质量取胜。很显然,泽策在采取一系列“瘦身”战略时,更讲究经营的艺术性,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相比之下,通用的反应就迟缓得多,甚至到濒临破产的今天,它还在指望国家的帮助。现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作为美国的龙头企业之一,通用这个“烂摊子”是否还要由美国政府来“输血”。
通用的衰落和泽策的成功,无疑对世人多有启示。中国的汽车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拥有负担较轻、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优势,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讲究营销策略,就不难在国际市场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责任编辑: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