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南辰)进入2006年以来,密集的汽车降价信息令消费者目不暇接。与往年厂家只是集中对旗下整车大幅降价略有不同的是,今年汽车降价有逐步“系统化”的趋势:汽车降价不再局限于整车,而是逐步向零配件价格、售后服务价格蔓延。
一直以来,消费者、媒体和厂家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整车价格的下降上。但随着拥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消费者逐步发现汽车维修、保养费用也不是小数目。尤其是不同品牌汽车零配件价格和售后服务价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养车成本的高低。
例如,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和备件公司日前在北京联合宣布,对包括常用配件、易损配件以及涉及车辆保险的零配件在内的8608种备件价格全线下调,平均降价幅度高达30.1%,最高降幅达62%。对拥有一辆奇瑞汽车的车主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车子保养时的费用减少了,一旦出了交通事故,更换前保险杠、前大灯总成等零配件的花销也减少了。
奇瑞把降价的大火“烧”到汽车售后市场,对消费者有利,对竞争对手的售后服务价格和零配件价格也将形成一定的压力。
汽车降价“系统化”还体现在“降价”的不再仅仅是上市一两年的老车型,一些新车的定价说明,厂家选择了在定价时即提前“降价”的策略。
以3月18日在北京上市的华晨骏捷为例,最低款售价仅8.58万元,一款B级车上市就直接杀入了A级车的价格区间。而过去,包括华晨一些产品在内的类似车型选择的路线往往是高价上市,上市一段时间后再打着“回报消费者”等旗号大幅度降价。造成的后果是降价前买车的消费者像吃了苍蝇,品牌的信任度受损。
分析年初奇瑞A520、力帆520等自主品牌汽车上市定价的风格,这种“先发制人”“定价挤水”的思路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汽车降价“系统化”的另一个体现是今年部分中高级轿车猛增高档、关键配置。例如,3月18日东风雪铁龙凯旋的预订价格在北京揭晓,三款车型售价分别为20.88万元、19.28万元和17.98万元,凯旋装备了博世电子稳定系统(ESP)等30万元以上高档车才有的配置。
严格说,这种用增加配置维持中高价格定位的“暗降”手段近几年并不少见。只不过仔细分析厂家增加的力求“打动”消费者的具体配置,已经开始由真皮坐椅、DVD、天窗等“皮毛配置”,向ESP、侧气囊、随动转向双氙气大灯、中央固定集控式方向盘等关系到消费者安全的重量级关键配置转换。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逐步升级,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消费者的汽车知识在不断丰富,消费理念在逐步与汽车发达国家成熟的消费者接轨。(完)
(责任编辑: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