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校园 | 济困 | 艺术 | 文化 | 法制 | 体育 | 奥运 | 星座 | 招聘 | 动漫 | 游戏 | IT | 手机
大师云集北京圆明园学院 国学大师季羡林亲临课堂
06级中欧EMBA北京班招生 人大商务外交研究生进修
99个精品项目月赚80万! 人大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
  车市速递 车型图库 汽车报价 二手车 汽车图片 汽车文化 专卖店 租赁信息 交通法则 实用手册 汽车美容 汽车论坛  
  网信首页 > 汽车 > 修车专区 > 汽车油品
08年我国汽车有望喝上“煤制油”
www.wx216.com 2006-04-19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
收藏此页】 【 】 【打印

  日前,油价又涨了。全国各地的涨幅不同,北京的各标号汽油平均涨幅为0.40元/升。伴随着油价的上涨,人们对能源供应的担忧也日益增加,而能源之于汽车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正是在这时,记者从神华集团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果“煤制油”项目进展顺利的话,我国汽车有望在2008年喝上“煤制油”。

  “煤制油”有两种技术路径

  据有关专家介绍,把黑色固体的煤炭制成无色透明的高品质柴油、汽油、石脑油等,这项技术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研究。但由于过去石油价格低、“煤制油”成本高等多种原因,难以形成工业化生产,至今除南非的萨索尔(SASOL)公司在大规模生产外,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室和试验厂阶段。

  专家介绍,“煤制油”有两种技术路径:一种是间接液化,一种是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是先将煤气化,然后合成燃料油和化工产品。目前南非萨索尔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美国美孚公司、丹麦托普索公司都拥有成熟技术,但除萨索尔公司外,其他几家公司的技术还都没有进行产业化验证。煤炭直接液化技术是煤炭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的去除杂质并加氢的过程。德国在二战期间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随着石油的发现被搁置,直到近年又重新启动。

  国家非常重视“煤制油”项目

  2004年7月初,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出访非洲,与南非签署了政府间的27个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对中国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煤制油”技术合作协议。据悉,中国将利用南非这项已有50年生产经验的成熟技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煤制油”项目,从战略上缓解中国未来石油资源短缺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煤制油”项目,但由于该项目对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投资规模也非常大,虽然各地都有投资冲动,但目前通过国家批准的在建“煤制油”项目,只有神华集团一家。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秀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计划投资300亿元左右,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规划建设年产300万吨油的‘煤制油’直接液化工程,采用的是神华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2007年底,第一条生产线将建成投产,预计2008年将会有规模化的产品出来,主要产品有液化气、石脑油和车用柴油。同时,与南非萨索尔公司间接液化项目的合作也在洽谈之中。”

  记者同时得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煤基合成油示范厂也于日前奠基。据介绍,该示范厂是国家“863”项目和中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延续,其核心技术已于2005年通过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技术鉴定。从技术指标描述来看,示范厂生产的煤基合成油是很值得人们期待的:它将是一种十分洁净的液体燃料,不经任何加工处理便可直接加入到现有的汽车中使用。

  油品专家表示:

  “煤制油”能否达到车用油标准还有待观察

  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都一致表示,无论对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还是为汽车产业提供燃料等方面,“煤制油”的前景广阔,而且在目前油价居高的前提下,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普遍被看好。“煤制油”的硫含量将大大低于由原油生产的车用燃料,能提高排放的清洁度。

  但是否能直接被汽车使用,几位油品专家持谨慎态度。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质量技术监督处的顾惠明表示,“煤制油”的标准尚未出台,是否适用于汽车,要经过相关行车试验和台架试验才能得出结果。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燃料油产品及添加剂研究室主任张永光说:“直接液化后的柴油能否直接被汽车使用,目前还存在争议。可能还要加氢,使其质量更接近于车用燃油。”但他表示,虽然距离汽车的直接使用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都是具体技术问题,“煤制油”的前景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记者在发稿前了解到,神华集团“直接液化”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包括了对煤液化产品进一步处理的“加氢改质”装置,根据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结果:“直接液化”生产的柴油的各项指标均满足柴油的国家标准。

  无论怎样,“煤制油”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专家们一致的观点。

  关于“煤制油”

  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 “要从战略高度而不仅仅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待‘煤制油’。”数字

  2005年,我国进口石油1.3亿吨,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1.2亿吨。2005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上升到40%。而且,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80%。(贺北时)

  《中国汽车报》2006年4月17日第A4版
 

 

(责任编辑:陈建军)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
  全部评论
  昵称:
  热门评论Top5 >> 更多
操作失败,页面未生成!
网 信 搜 索
查询条件:
查询内容:
点击看大图
网信教育助您成功
点击看大图
关爱贫困学生
车市速递
·技术改进夏利A+上市 价
·北京车展延期 三大车展重
·05年长城汽车出口总额超
·深圳新车登记将实行欧Ⅲ排
·北京打击黑车出重拳
·Jeep2700在京上市
·日产05款奇骏将于近期引
· 天津一汽丰田锐志下
·车身可360度旋转的"蛋
·奔驰新S级明上市
香车美女
 
 
   招商广告
北京圆明园学院本科热招
海文学校帮助你考研成功
教育无忧--人才教育门户
金世纪金典课程成就世纪
沪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最权威发育培训中心凯育
迅捷舞蹈!旋转精彩人生
新科海成就高薪IT者梦
人大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中
浙江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欧美明星们迷恋靓肤法宝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网信招聘  -  保护隐私  -  友情链接  -  产品答疑  -  客户投诉
文网文[2006]029号      京ICP证050326  
Copyright © 2004 网信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14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05032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50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