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手机响了一声再悄无声息,回拨却是某语音信箱,宣布你手机号码被抽中某项大奖时,你千万不要高兴太早,这极有可能是新型手机虚假信息诈骗的开始。日前,深圳公安机关破获了这种新型的特大手机虚假信息诈骗案,缴获作案工具352部手机,15省市多人上当受骗。专家提醒,手机诈骗花样与日俱增,手机用户切勿贪小便宜而中招。
深圳破获特大手机虚假信息诈骗案
据了解,今年4、5月以来,深圳公安刑侦部门陆续接到数十名外地群众报案,称因接到来自深圳的虚假“中奖”、“彩码”信息发布电话而被诈骗钱财,被骗金额少则数百元、多则数万元。办案民警经过调查,了解到此类诈骗犯罪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嫌疑人先拨打某一号段手机,不待对方应答即挂断电话,然后等待对方回拨电话,利用语音信箱发布虚假“中奖”、“彩码”类信息,继而巧立名目骗取群众邮寄中奖“手续费”、“公证费”、“税费”、“邮寄费”及“彩码”酬金,最终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5月24日,深圳警方成立了由刑侦局等单位组成的“5?24”专案侦破组,针对上述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活动展开侦查。经过一个多月缜密侦查,7月2日凌晨,警方调动70名警力,在龙岗爱联某小区开展搜捕行动,一举捣毁8个群拨电话、群发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犯罪的窝点,抓获从事诈骗活动的犯罪嫌疑人31名,缴获赃款人民币2.2万元、作案工具305套,以及手机、电脑、手机充值卡、全国手机号段本、假身份证等一批。经审讯,部分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已供认了利用虚假信息诈骗的有关犯罪事实。专案组初步核实上述犯罪嫌疑人涉及诈骗案件40多宗,被骗群众涉及15个省市,被骗金额人民币20多万元。
警惕新型诈骗不要贪小便宜上当
此次深圳新出现的手机虚假信息诈骗,其在节省诈骗成本的同时,语音信箱播发的中奖信息更具欺骗性,容易让放松警惕的贪小便宜者上当。
日前深圳市公安局网站登出信息,针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特征,提醒市民“五不要”:第一,不要轻信虚假信息,要细心甄别。第二,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的诱惑。第三,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以防受骗。第四,不要泄漏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第五,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专家支招识别真假中奖信息时指出,中奖信息如果是短信,一般是发送者有正规则的端口号,一般是4-6位数不等,如中国移动的诚信端口号是07551860、1861、1862和01728。
同时,为了加强对梦网不良信息的管理,规范、净化梦网市场环境,中国移动特开发了01820“梦网不良短信举报站”。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接收到不良信息,只需将短信转发到01820(该服务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移动公司的后台人员就会统计整理客户转来的不良短信,属于SP违规的,深圳移动公司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进行处理。
相关链接
手机诈骗分类及表现形式
据深圳移动相关人士介绍,近年出现的通过手机进行的诈骗主要分为四大类型:
1、手机短信诈骗--用短信发布中奖或商场扣款信息,骗取信用卡资料或叫用户直接汇款支持税费,从中谋利。
●典型案例:为了庆祝……,回馈广大消费者,你得到了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一部,领奖咨询:13×……;香港××集团举行新产品上市宣传活动,你得到一部×品牌电脑和一部可视手机,咨询13×……
2、手机语音诈骗--用手机拨手机后即挂机,用户回拨时接通语音信箱发布中奖信息,骗取信用卡资料或叫用户直接汇款支持税费,从中谋利。
●典型案例:手机响一声即不再响。回拨后是语音信箱,通知:为庆祝……,尊敬的朋友,恭喜你被抽中……奖,获得奔驰轿车一部,请联系13×……
3、境外声讯诈骗--用境外声讯电话拨通国内手机用户后即挂机,用户回拨时,收取巨额声讯费,或发送短信提供境外某声讯台号码,用户拨打时收取巨额声讯费,诈骗团伙从境外声讯台分成获取巨额利润。
●典型案例:手机响一声即不再响,来电号码既不像手机,也不像外地电话,回拨后听到歌曲或谈心节目。
4、冒充熟人诈骗--用手机假冒熟人或亲人身份来诈骗
●典型案例:诈骗者随机拨通某用户手机后挂机,用户在回拨电话时,诈骗者以“很久不见,听声音你猜我是谁”、“老朋友,最近混得如何?”等诸如此类寒暄问候,让用户猜诈骗者身份,如果用户不猜的话,对方会说:“你不会忘了老朋友了吧?!”为避免尴尬,很多手机用户会猜想对方为自己某个熟人,诈骗者会说:“对了,猜了这么久才想到老朋友。”用户自此会轻信这个诈骗者即为某个熟人。经过几次电话寒暄,诈骗者以发生紧急情况实施诈骗,如“兄弟,不行了,出差在某地被人偷了钱包,身无分文……”让用户寄钱解困进行诈骗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