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周末》发布的中国顶级富豪精神世界调查报告显示,多数富豪对金钱爱恨交加,内心充满不安全感,其中21%的人感到“烦恼”是最主要的。有关人士认为,内地富豪总体心态基本健康,但有严重阴影,甚至可以用“多云转阴”来形容,这些人的累累伤痕,是新旧体制的碰撞造成的。
知识分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公务员孤独感强烈,现在,一个拥有巨大财富的群体,在风光的外表后也藏了许多“皮袍下面的小”。综观这些群体的心理问题,存在社会转型期的共性因素,也有鲜明的群体性因子。在我看来,富豪群体的烦恼和不安全感,更多缘于其本身。
现代法治下,不能够对任何人做有罪推定。但是,不断曝出的富豪“丑闻”,却往往令人对其第一桶金甚至此后资本的清白性产生质疑。即以近日为例,创维数码前主席黄宏生兄弟因涉嫌串谋盗窃及诈骗被判刑;科龙电器原董事长顾雏军被永久性市场禁入;房地产泰跃系掌门人刘军被羁押。在法治越来越完善和深入,资本积累与资本运行不清白,无论对谁都会形成压迫性烦恼和不安全感。
我们固然相信这只是富豪群体中的个例。但对整个群体来说,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现实,即一元化名利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资本可以分三种,一是经济资本;二是社会资本;三是文化资本。这三种资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是,往往在资本爆发积累的初级阶段,富人们只停留于对经济资本的固守上,而没有转化的欲望。美国的富豪们在开始拥有大笔财富时,就去吃喝玩乐甚至为所欲为,从罗斯福时代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变革,富豪们才懂得还有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即自己的名誉和给社会创造价值。正是基于这种自觉,经济资本开始向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转换。但在我国,只能说富豪阶层关于资本转换的意识才刚刚萌芽,基本处于经济资本的一元化名利观。
说起富豪,就不能避开盖茨不谈。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从财富转向名利时,会发现他已经跳出对经济资本的追逐,而转向富于理想和激情的名利观。作为世界首富的盖茨,生活上吝啬小气,喜欢吃汉堡包,穿普通便衣……但却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而且像经营微软一样倾注心血经营慈善事业,甚至成为了半个医疗问题专家。盖茨也曾经“烦恼”,他说:“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盖茨的华丽转身,解脱了他的“烦恼”。
可能世界上太多的富豪达不到盖茨的境界,但从一元化名利观向多元化转变是无庸置疑的。“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过分享受,你将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盖茨语)恰恰,内地的许多财富拘囿于“经济资本”而缺失了社会品质和人文文化品质,财富的掌控者“高度重视金钱给自己带来的‘社会地位’和‘成就感’”,迷失了理想和激情而又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烦恼和不安全感也就在所难免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名利观的转换,才是富豪心理从“多云转阴”到“多云转晴”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