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校园 | 济困 | 艺术 | 文化 | 法制 | 体育 | 奥运 | 星座 | 招聘 | 动漫 | 游戏 | IT | 手机
大师云集北京圆明园学院 国学大师季羡林亲临课堂
06级中欧EMBA北京班招生 人大商务外交研究生进修
99个精品项目月赚80万! 人大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
| 金融首页 | 要 闻 | 理 财 | 股 票 | 外 汇 | 基 金 | 期 货 | 保 险 | 债 券 | 银 行 | 生 活 | 论 坛 |
  网信首页 > 金融 > 名家专栏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www.wx216.com 2006-07-26   来源:原创   作者:杨 帆
收藏此页】 【 】 【打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28年的探索和实践,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思想,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改革之路。

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市场经济思想的萌芽和经济改革实践起步
中国对改革苏联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中期,当时在高层决策圈内,关于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最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1956年中共八大时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国家市场是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计划生产是主体、按市场变化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地方和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2.1979年春: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当时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也需要市场价值规律调节。1979年3月,陈云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两个部分:(1)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比例的部分);(2)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让它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第一部分式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
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这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次谈话。
3.1982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进行市场取向改革。
1982年9月共产党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经济体制概括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和分配,必须实行指令性计划,对许多产品和企业主要运用经济杠杆,保证其实现指导性计划;各种各样小商品,生产供应时间性和地域性强,可让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自行安排。
扩大市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举措中: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以家庭形式向集体经济组织有偿承包土地,承包者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82年全国农村基本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强了农民的责任心,提高了生产率。连续四年农作物大幅度增产,1984年创历史纪录。农民收入提高。
2.从非国有经济开始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城镇个体经济与集体经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标志一大批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的出现。
3.在国有工商业中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赋予企业生产经营权;资金使用权;劳动力使用权;物资采购使用权;产品销售权;分配自主权。这一改革确立了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至1979 年底,全国试点企业扩大到4200个,1980年6600个。实行“分灶吃饭”财政体制;部分商品实行市场调节、恢复城乡集市贸易。


二、80年代中后期,经济改革向市场经济迈进
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应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逐步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靠和运用价值规律”。并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邓小平同志称赞了这个文件:“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在实践中开展城市改革:(一)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它们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二)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三)国家对企业逐步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
大幅度减少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根据供求状况自行安排。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主要是取消粮食棉花主要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取消主要农副产品和工业消费品的定量供应制度,生产资料扩大市场调节。价格体制改革,减少国家直接定价,扩大市场定价。财税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用征税代替全部利润上缴,再实行承包制,小型国有企业有少数实行租赁和拍卖。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加活力。
2.中共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1987年共产党十三大在计划和市场关系上有发展:(1)“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3)“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直接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4)“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说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5)“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6)“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应当包括资金、劳务、技术、信息和房地产等生产资料市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还必须是竞争的开放的”。
随着计划体制、价格管理机制和企业改革深入,各种消费品交易市场兴起。1991年底,城乡集贸市场7.46万个,成交额超过亿元的162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509个,如深圳布吉、北京大钟寺、山东寿光等。工业品批发市场411个,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沈阳市五爱市场、石家庄新华市场、成都荷花池市场等。1990年10月,第一家全国粮食批发市场在郑州开业,九江、芜湖、吉林、长沙等粮食产地和集散地试办区域性粮食和生猪批发市场,在广州天津试办食糖批发市场。1991年底,全国建成各类专业和综合生产资料市场1000多个。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成立。在十三大的理论推动下,国家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期货市场、股票证券市场、外汇调剂市场、资金拆借市场地试点,经济开放地区出现产权交易市场。


三、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最终确立和市场建设的全面展开。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阐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解除了长期以来赋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制度性特征的思想束缚,解脱了姓“社”姓“资”的观念羁绊,在计划和市场关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是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提出了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认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三是明确了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使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部门中去,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运用市场信号促进产需协调,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发展全国统一市场,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四是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五是提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具体要求。(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素质。(2)加快市场体系的增育,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改革。(4)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政企分开,加快机构改革。(5)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
2.1993年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3年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五个主要环节,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决定》设计的“总体规划”设想,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目标大致需30年,改革将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从1993年至1995年。第二阶段从1996年至2000年。到本世纪末前两阶段结束时,应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标志是: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确立;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较发达;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较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宏观经济间接调控体系基本形成并有效运作。从而基本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20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比较定型,为我国在下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1994年财政、税收、金融、外汇,投资体制进行改革。财政分税制、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制度、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开、汇率并轨等等具有规范行为特征与间接调控特征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四、以十五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的体制创新的新阶段。
1.1997年共产党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十五大报告提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在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十六大指出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02年共产党十六大主题聚焦在发展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除垄断性行业和少数重要领域之外,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基本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实行指令性计划生产的工业品仅有5种,90%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商品市场日趋成熟,要素市场初具规模。2000年底,全国交易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3000多个。股票市场初具规模,沪深两市的证券市价总值超过4.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50%。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从无到有,市场化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国家通过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健全市场法规,完善市场监督制约机制,促进了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市场秩序的形成。
(2)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
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造,通过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出售、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改制面81.4%。
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国有企业重组上市、中外合资控股参股。到2001年底,国有资产总量达10.9万亿元,比1995年增长91.4%。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000年底,全国注册的工商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达3000万户,从业人员7000万。
(3)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国家主要运用税收、利率、价格和投资政策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的方式调节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立完善的包括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1年,全国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1.4亿,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员3121万。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必须做好的十一项工作:(1)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4)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5)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6)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7)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8)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9)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10)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1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五.2002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针对市场经济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
1.提出“以民为本”,“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指导性口号。 
下一个阶段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和任务是:
一一实现要素分配市场化。  如2004年实行了实行“拍卖,招标,挂牌”的土地制度,以代替行政部门的土地批租制度。
一一保障劳动权利。鼓励劳动市场的发展和工会农会的发展,以打破资本高度垄断,而劳动者几乎没有组织的情况。
一一市场经济的国际化。面临2006年履行WTO 的承诺,实行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同时应该推行对民营资本的市-准入。进一步打破政府部门对于经济的垄断。
一一市场经济的法治化。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和信誉制度。推动政治和管理的现代化。实现社会公平。
一一在资源环境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一系列社会关系,如贫富差距,工农城乡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的关系,等等。
一一在经济日益国际化的同时,维护国家安全。

2.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决定》
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1. 改革项目审批制度。政府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
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
2. 规范政府核准制。企业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
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
3. 健全备案制。 《目录》以外项目实行备案制,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4. 扩大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权。
5. 规划中属于《目录》内的项目不再另行申报核准。
6. 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7. 进一步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8.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
9. 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10. 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 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实行公示制度。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垄断性项目试行特许经营,实行业主招标制度。
11. 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
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
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加强和改进投资信息、统计工作。加强投资统计,建立各类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投资运行监测。
12.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
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
位应有责任约束。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重大项目稽察制度,项目评价制度,对政府投资全过程监管。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监督。

3.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国目前的宪法也有突破。
第一,《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六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第七条)为了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共十六大报告还重申了党的一贯主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若干意见》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包括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察开发”;“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金融服务业领域”;甚至“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这些领域绝大部分是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从新中国建立以来,都是由国有企业经营的。民进必然要求国退。为此,《若干意见》提出的具体办法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不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都要照此办理。
    大部分中小企业要进入上述各项领域,达到民进国退的目标,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等方面,力量还是很不够的。 《若干意见》提出了12条政策措施,为它们解决困难,壮大实力。其中财经方面6条:国家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直接融资、金融服务创新、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在预算中“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和“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即由国家出钱、减税、让利)等等;社会服务方面6条:各级政府要积极领导推动,从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开展创业服务、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和服务。
    中国目前个体私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40%左右,加上外资企业,非公有制工业的增加值占一半以上。有专家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1日发布的2004年《统计公报》中提供的工业部门“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各种所有制企业增加值数的数字,加以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估算全国工业增加值中,私有制经济大体占62%(个体私营占38%,外资占24%);公有制经济大体占38%(国有经济占32%,集体经济占6%)。(史正明,2005,3)。

    关于目前整个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比重,有的学者估算,非国有经济大致占我国国民经济的2/3(吴敬琏,2003,1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研究室的负责人估算,目前个体私营所有制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1/3左右(2005,2)。这两个机关的负责人没有提到外资经济。如果加上占国民经济13%强的外资经济(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取得的2001年资料:外资实收资本占全国各类单位实收资本总量的13.32%)。那么,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6%。
    近年来私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按照《统计公报》提供的数字,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2%,集体企业增长9.9%,私营企业增长22.8%,外资企业增长18.8%,另据有关的专家估算,近十年来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平均每年大体提高2个百分点强,其中本国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各增一个百分点强。上述2001年的外资比重,按这样增长速度估算,2004年就占到16%强,则全部私有制经济就占到49%强,已经达到临界点了。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若干意见》出台了。为了让私营经济顺利地进入垄断行业、国防工业等领域,这个文件在提出对私有制经济12条鼓励支持政策的同时,还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行政部门“完善法律法规”;要求各地政府“抓紧制订具体措施和配套办法”,“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测和分析”,并提出:“统计部门要改进和完善现行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权威媒体发出预言:《若干意见》的实施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出现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新高潮,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私进公退。
    《宪法》规定:“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第八条)。
     《若干意见》不提要鼓励、指导和帮助个体户走集体经济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倡失业工人组织合作社,中国至今没有合作经济的立法,群众要创立合作经济组织无法取得法人地位,也得不到银行的贷款和其他应有的支持。在农村中,一直坚持集体经济而使农民共同富裕的几千个村庄长期受到冷落,广大农民提出组织合作社特别是专业合作社,依靠合作组织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以增加就业、共同致富的要求,以及有关部门关于制定合作经济法的要求,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排挤。对国有企业的大批出卖,对集体经济之路的重重阻塞,加上“圈地运动”的蔓延,迫使众多的失业工人和失地农民不得不向私营企业廉价出卖劳动力(甚至想廉价出卖劳动力而不可得),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于是城镇就业岗位的3/4是个体私营提供的。
第二,进一步改变分配制度
宪法规定:“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六条)
    十多年来,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基尼系数1995年高达0.445(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分配课题组,1999),2004年又扩大到0.465,超过了国际一般公认的0.4的安全警戒线,甚至高于印度、印尼、埃及、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所有制上的国退民进、公退私进,会改变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
  全部评论
  昵称:
  热门评论Top5 >> 更多
大学生犯罪 就业压力并非主要因素(评14条)
《桃花朵朵开》--阿牛(评11条)
刘耕宏最新专辑《彩虹天堂》(评10条)
杨再春(评7条)
鲁迅真的过分刻薄么?(评7条)
全国牙防组织认证资格遭质疑(评6条)
网 信 搜 索
查询条件:
查询内容:
点击看大图
网信教育助您成功
点击看大图
关爱贫困学生
热点综合新闻
·资源紧张与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国防建设需要理论支持
·保护劳动才能缓和劳动力过
·民生“财富”理财Ⅷ
·民生银行“银基通”
·农行“金钥匙”理财
·民生“钱生钱”理财
·招商银行外汇通
·浦发东方借记卡
焦点图片新闻
 
理财精英麦当娜
 
李兴浩:珍惜苦难
 
伯南克导演金融市场逆
   招商广告
北京圆明园学院本科热招
海文学校帮助你考研成功
教育无忧--人才教育门户
金世纪金典课程成就世纪
沪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最权威发育培训中心凯育
迅捷舞蹈!旋转精彩人生
新科海成就高薪IT者梦
人大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中
浙江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欧美明星们迷恋靓肤法宝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信介绍  -   网信招聘  -  保护隐私  -  友情链接  -  产品答疑  -  客户投诉
文网文[2006]029号      京ICP证050326  
Copyright © 2004 网信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14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05032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50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