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校园 | 济困 | 艺术 | 文化 | 法制 | 体育 | 奥运 | 星座 | 招聘 | 动漫 | 博客 | IT | 手机
大师云集北京圆明园学院 国学大师季羡林亲临课堂
06级中欧EMBA北京班招生 人大商务外交研究生进修
99个精品项目月赚80万! 人大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
| 金融首页 | 要 闻 | 理 财 | 股 票 | 外 汇 | 基 金 | 期 货 | 保 险 | 债 券 | 银 行 | 生 活 | 论 坛 |
  网信首页 > 金融 > 财经要闻
易宪容:工行上市凸现两大转折
www.wx216.com 2006-10-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收藏此页】 【 】 【打印

    中国工商银行10月16日起同步在香港及上海两地上市,总发售股数约484亿股份,涉及金额1500亿港元,是全球有史以来集资规模最庞大的招股活动。有媒体说,这次工行在香港与上海两地同时上市创造八个第一,从而将在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工行上市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两个重大的转折。一是对于国有银行业来说,意味着银行业的市场化或商业化基本完成。我们知道,中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而国内的银行又是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四大国有银行在整个社会融资中具有绝对的地位及份额。因此,随着中行、建行、工行的上市,特别是工行上市也就意味着国有银行改革已经取得了成功,剩下的是如何来巩固及发展这些成果。而国内银行业改革的深入,同时也标示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成就。

    二是工行上市意味着国内证券市场重大转折。可以说,尽管国内证券市场发展有了十几年,取得成绩也不小,特别是国内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之后,国内证券市场更是显示出少有的繁荣。但是,就目前国内的证券市场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市场是否真正地走出以往的困境,并非仅是股指短期上升能够说明的,最为重要的是要改善上市公司质量,让更多优质公司上市。

    而股权分置改革仅是改变以往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与制度安排,改变上市公司利益分配机制,却无法改变上市公司的质量。因此,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仅是清除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些障碍,而并没有改变上市公司质量。如何促进国内证券市场的繁荣,树立起投资者对市场之信心,大量优质的公司上市,成了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要义。而工行上市就是要改变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状况,就是以此来推动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及推动国内证券市场持久的繁荣。

    还有,工行上市采用了A+H的上市模式。这种上市模式对香港与上海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创新,它不仅为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互动提供一种新尝试,将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合作推上了新水平,而且也是国内证券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制度创新加强香港作为内地企业集资中心的作用,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工行上市对国内银行业改革、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工行上市或国有银行上市仅仅是国内银行商业化的开始。目前国有银行特别是工行服务质量尚待提高,缺失现代银行企业文化,制度引进上只图形似而没有神似,这些,都是需要大力改进的。因此,如果工行不能够借上市之东风大力改革,建立起新的银行文化,改变旧有各种观念,那么工行上市后要真正市场化或商业化是不容易的。工行上市仅是其成长与发展的开始,未来的路太远,一切就在于改变现状,不断地提升工行的市场价值。这才是工行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易宪容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
  全部评论
  昵称:
  热门评论Top5 >> 更多
操作失败,页面未生成!
网 信 搜 索
查询条件:
查询内容:
点击看大图
网信教育助您成功
点击看大图
关爱贫困学生
热点综合新闻
·资源紧张与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国防建设需要理论支持
·保护劳动才能缓和劳动力过
·民生“财富”理财Ⅷ
·民生银行“银基通”
·农行“金钥匙”理财
·民生“钱生钱”理财
·招商银行外汇通
·浦发东方借记卡
焦点图片新闻
 
易趣吴世雄离职
 
李军或将出任交行行长
 
分众传媒意气风发
   招商广告
办公选HP多功能一体机
海文学校帮助你考研成功
教育无忧--人才教育门户
金世纪金典课程成就世纪
沪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最权威发育培训中心凯育
迅捷舞蹈!旋转精彩人生
新科海成就高薪IT者梦
人大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中
浙江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欧美明星们迷恋靓肤法宝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信介绍  -   网信招聘  -  保护隐私  -  友情链接  -  产品答疑  -  客户投诉
文网文[2006]029号      京ICP证050326  
Copyright © 2004 网信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14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05032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50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