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校园 | 济困 | 艺术 | 文化 | 法制 | 体育 | 奥运 | 星座 | 招聘 | 动漫 | 博客 | IT | 手机
大师云集北京圆明园学院 国学大师季羡林亲临课堂
06级中欧EMBA北京班招生 人大商务外交研究生进修
99个精品项目月赚80万! 人大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
| 金融首页 | 要 闻 | 理 财 | 股 票 | 外 汇 | 基 金 | 期 货 | 保 险 | 债 券 | 银 行 | 生 活 | 论 坛 |
  网信首页 > 金融 > 财经要闻
四大因素支撑钢材前三季出口高增长
www.wx216.com 2006-10-31   来源:新华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
收藏此页】 【 】 【打印

    今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激增逐渐成为产业界的焦点,也受到了其他国家行业组织的质疑与攻击。昨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四次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指出,今年以来钢铁产品出口的高增长具有明显阶段性的特点,是不可能持久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的不断缩小,加上今年9月国家已经出台调整出口退税率政策,出口增幅将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

    进出口应维持基本平衡

点击看大图

     
    作为生产消费大国,中国钢铁业的进出口数据举世瞩目 资料图


    据统计,今年1到9月出口钢材2859万吨,同比增长81%;出口钢坯613万吨,同比增长2.4%。1到9月进口、出口相抵后净出口粗钢2118.23万吨。

    罗冰生分析了我国出口钢铁产品增幅较大四大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形成旺盛的需求。国际钢协公布,扣除中国后的全球粗钢产量1到9月5.95亿吨,同比增长5.1%,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增长的需要,我国出口的增长弥补了国际市场的不足;二是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市场存在明显的价格差,今年初价格指数相差为28.6%,9月末为32.04%,钢铁产品出口效益高于国内市场,调动了出口的积极性;三是通过这些年的技术改造、工艺升级,全行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提高;四是从今年5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讨论降低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对业界心理带来影响,赶在政策调整前扩大出口。

    罗冰生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的根本方针,同时应进行积极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钢铁产品的出口应保持适量适当的水平,总体维持进口和出口基本平衡。

    降低世界经济通胀压力

    目前由于中国钢材的出口形势使得外界对此非议较多,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分析说,中国钢材的出口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并未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也引导不了国际价格走势。

    戚向东表示,国际钢协预计全球今年钢材消费量11.2吨,增长8.9%,全球钢铁生产量除中国外增长只有5.1%,相差三个多百分点,这个缺口如果中国补不上,那么就会引发全球钢价的暴涨,再加上石油,金属价格的暴涨,给世界经济带来通胀的压力,从而使这一轮世界经济上升周期进一步缩短。

    9月末国际钢材价格指数157点比国内高51个点,通俗说就是国际平均价格比国内高100到150美元。戚向东认为,如果说中国出口冲击国际市场为何价差会如此之大呢?而且全球10月20日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57点也达到历史最高点。目前世界钢铁价格三大版块中北美版块引领国际价格走势,虽然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对国际价格走势不能产生主导和引领作用,因为中国参与国际市场贸易的产品档次一般是中低档,占60%,不是高端产品;而且中国现在净出口粗钢占我国总产量的近7%,俄罗斯达到50%,日本是30%,从比例看,我国出口所占的比重是合理的。(徐虞利)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
  全部评论
  昵称:
  热门评论Top5 >> 更多
操作失败,页面未生成!
网 信 搜 索
查询条件:
查询内容:
点击看大图
网信教育助您成功
点击看大图
关爱贫困学生
热点综合新闻
·资源紧张与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国防建设需要理论支持
·保护劳动才能缓和劳动力过
·民生“财富”理财Ⅷ
·民生银行“银基通”
·农行“金钥匙”理财
·民生“钱生钱”理财
·招商银行外汇通
·浦发东方借记卡
焦点图片新闻
 
易趣吴世雄离职
 
李军或将出任交行行长
 
分众传媒意气风发
   招商广告
办公选HP多功能一体机
海文学校帮助你考研成功
教育无忧--人才教育门户
金世纪金典课程成就世纪
沪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最权威发育培训中心凯育
迅捷舞蹈!旋转精彩人生
新科海成就高薪IT者梦
人大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中
浙江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欧美明星们迷恋靓肤法宝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信介绍  -   网信招聘  -  保护隐私  -  友情链接  -  产品答疑  -  客户投诉
文网文[2006]029号      京ICP证050326  
Copyright © 2004 网信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14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05032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50326号